第二百八十一章 禦前會議(1 / 2)

東委奴國國王禦仁,可以說是東委奴國曆史上待機時間最長的王太子,九歲被立為王太子,五十七歲登基,如今已經六十一歲了。登基四年,東委奴國國內雖說一直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也在一步一步的加強。

但對於禦仁來說,歲月真的有些不饒人了,他現在已經是六十一歲了,雖然一直被臣僚稱為萬歲,但這個世界上又有誰真的能活上千年萬年呢?

像禦仁的父王,活到九十三歲才掛掉的,在整個東委奴國的曆史上,也僅有他父王這麼一個例子,更多的還是三四十歲正當壯年的時候,就莫名其妙的掛掉的。單論年齡,禦仁已經是東委奴國曆史上年齡排在前三位的國王了,而且這其中還包括了他那超長待機的父王!

就算禦仁繼承了他父王長壽的因素,能夠活到九十三歲,未來也就隻有三十來年了,禦仁不可能,也沒有那個耐心,等到自己九十多歲的時候,才能夠以一個征服者和勝利者的姿態踏上宋國的國土!

所以,對禦仁來說,帝國陸軍參謀本部提出來的庖丁解牛計劃,雖然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對他來說,卻根本不夠現實。

何況禦仁登基的時候本來就已經快六十歲了,如果不能趁現在就做出一些足以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來,禦仁不敢想象,當他百年之後,曆史會怎樣記載他這樣一位國王,總不能就記上“東委奴國第121代國王,胤仁國王之子,某仁國王之父”這麼一句吧?

在東委奴國,國王已經被神話成神的後裔,跟人不一樣,是沒有姓氏的,隻有一個名字,前麵再加上一個宮號,稱為某某宮某某親王,某某王子等。而東委奴國皇族王子的名字中,往往都會有一個‘仁’字,女子則有一個“子”字。

所以禦仁的父親名字裏有個‘仁’字,他自己的名字裏也有個‘仁’字,他的三個兒子五個孫子裏的名字同樣有個‘仁’字。

雖然禦仁不認為自己是天縱奇才,千古一帝,但他也絕對不希望自己在曆史書冊上就隻留下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而沒有自己任何的可以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

而能夠實現曆代先王的大陸夢想,在華夏取得一塊立足之地,隻要能夠做成這一件事,就足以青史留名,給自己注定可能不會太長久的統治時間,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庖丁解牛計劃的執行時間實在是太長了一些,動輒十幾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都有可能,而留給禦仁的時間,根本沒有那麼長。

所以,在禦仁的心裏,他更加的傾向於‘烽火燎原’計劃,畢其功於一役,一次性解決東委奴國與宋國之間的爭鬥,建立起一個以東委奴國為主導的泛東壓共榮圈。

聽了宇桓元一臣的彙報後,禦仁沉吟了許久,這才又叫道:“宮內廳。”

宮內廳內官長從側室走了出來,彎腰低頭走到禦仁跟前,恭聲說道:“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