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線指揮宋軍戰鬥的雖然是樞密院派出去的武官,屬於樞密院係統的,但偏偏這個武官卻是姓趙的,而且還是平章政事趙忠凱的親弟弟!
趙忠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東府文官自首,天然的就跟西府樞密院武官之首樞密院事王弘毅是處於互相對立的兩麵,偏偏在前線指揮宋軍戰鬥,並接連取得幾次大勝的武官,又是趙忠凱的親弟弟趙仲仁。
很顯然,這次的戰爭結束之後,接連取得大勝,驅逐韃虜,恢複大宋故土的前線指揮官趙仲仁中將,百分之百肯定會調回京師,晉升西府樞密院僉事,甚至是同知樞密院事,成為王弘毅的副手。
甚至於,如果趙忠凱再從中稍微使點勁,趙仲仁連升兩級,晉升元帥,不久之後取代王弘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到那時,趙忠凱、趙仲仁兄弟兩一人為東府之首,一人為西府之首,文武兩班,可就全都成了他兄弟倆的囊中之物了!
即便皇帝出於權力平衡的考慮,不會立即讓趙仲仁晉升為樞密院院使,但作為現任的樞密院院使的王弘毅,卻不得不提早做出預防。
這次趙仲仁未奉軍令,擅自越過牛山鎮,可以說,就給了王弘毅一個很好的借口。王弘毅作為西府樞密院院使,即便不好當麵站出來提出這種觀點,但是指使下麵的副手提出這些觀點還是可以的。
東府西府兩府之長,即便私下裏明爭暗鬥,鬥得不可開交,但表麵上,兩人之間還是能夠維持住和睦相處的局麵的,否則一旦東府西府兩府之間的爭鬥表麵化,為了維持政局的穩定,作為居中調和者的大宋皇帝,勢必就會將其中一人黜落,趕出朝堂去。
不管是東府的平章政事還是參知政事,西府的樞密院院使還是同知樞密院,都可以說是達到了當官的最高峰,誰也不可能因為東西府之爭,就這樣平白無故的就葬送了自己的前途,黯然無光地離開朝廷中樞的。
所以出麵提出請求大宋皇帝趙凱下旨讓趙仲仁停止行軍,撤回牛頭山的,就隻能是樞密院中排在四五名外的樞密院僉事了。
聽了樞密院僉事鄭承的話,趙忠凱頓時氣得臉都綠了,趙仲仁帶著大宋軍隊在前線浴血奮戰,拚死廝殺,好不容易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怎麼能夠就因為東委奴國的一份外交照會,就將趙仲仁好不容易取得戰果,一股腦兒的全部抹殺掉?
而且如果趙仲仁真因為這樣的事情而被皇帝下旨撤軍,退回牛頭山,那無疑於就是默認了東遼國事實上的獨立,更是抹殺了趙仲仁之前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果實,搞不好之後西府的人還會趁機落井下石,給趙仲仁戴上一些擅自興兵,妄動幹戈的罪名。
到那時,別說趙仲仁在此之前所取得的勝利果實全部化為了烏有,就連趙仲仁想要保住現在的地位,都幾乎沒那個可能了!擅自興兵,妄動幹戈這樣的罪名一旦坐實,想要再洗刷掉,那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