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東遼境內的少民,生活環境不僅沒有得到預想中的改善,相反,反而還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來自於東委奴國的浪人和商團武士的壓榨。一些由東委奴國浪人武士組成商團,名義上打著經商的旗幟,實際上,卻幹著坑蒙拐騙,巧取豪奪的強盜行為!
在以往,大宋統治下的東遼各族少民,雖然生活也很困苦,但宋人,包括宋人那些當官的,至少不會明裏暗裏的欺負那些少民,相反,甚至還不遺餘力的想要去改善這些少民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東遼那些少民之所以依然困苦,那也是因為整個大宋都處於窮困潦倒的地步。
然而現在呢,城頭上的大王旗是變換了,從大宋的龍旗,變成了大遼的狼旗,可東遼境內的這些少民呢,騎在他們頭上的不僅有東遼國主任命的各種大小官吏,更有來自於東委奴國的人數眾多的浪人武士。
隻是短短一兩年的時間,東遼境內的東委奴國人至少就多了四五十萬人,而且在東遼境內,這些東委奴國人還全都是高人一等的大爺,就算是作奸犯科了,東遼國主任命的那些平日裏耀武揚威,作威作福的官吏,在東委奴國人麵前,卻是連屁都不敢多放一個,更別說為民做主,抓捕審問了。
直到這時,東遼境內那些少民才恍然覺悟,原來還是在大宋的時候好啊,貧困是貧困了一點,那也是因為整個國家都處於一種積貧積弱的境地之中,不像現在,貧困之上,還得多加上一道東委奴國人奴才的枷鎖!
漸漸的,也不知道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東遼國主任命的那些大小官吏,突然間卻發現,他們能夠招募到的士兵越來越少了,而軍隊中逃兵的現象卻越來越多了,甚至於一個晚上,就有可能連人帶武器逃掉一個排的人員裝備!
逼不得已,最後,那些地方城守,警備司令部的軍官們,不得不下令晚上所有士兵全都住在帶鎖的集體宿舍裏,武器裝備也全都集中統一保管,鎖進倉庫之中,需要用的時候,才打開倉庫按需領用。
這樣做的好處是,逃兵現象,特別是攜帶武器裝備做逃兵的現象,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東遼軍的訓練水平和戰鬥力以及戰鬥意誌,卻越來越弱,基本上可以說除了龍驤旅、虎賁旅和皇家禁衛騎兵聯隊這三支精銳部隊之外,其他部隊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全都爛得一嗶,打打順風仗可能還行,真要碰上硬骨頭,肯定就一敗塗地了。
這也是為什麼第三旅在野雞坳跟大宋一個旅對峙那麼久,最後卻是副旅長帶頭開始逃竄,一敗塗地,一直逃回了高崗縣城之後,才稍微安心了一點點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