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位於車隊後方的東遼軍士兵見勢不妙,急忙在公路上原地調頭,然後又順著公路,往來時的方向飛快地疾馳而去。
一個裝甲營的二十六輛裝甲車,在趙東陽的命令下,迅速從公路兩邊,朝著調頭逃跑的東遼軍摩托化步兵追擊而去,一邊追擊,一邊利用裝甲車上麵的12.7mm重機槍不停地掃射著這些東遼軍。
而那些被困在戰場中的東遼軍,除了跪地投降的,就是直接被坦克炮彈炸死,被重機槍擊成碎片打死打傷的。
留下的那個裝甲營和坦克營的裝甲坦克部隊將戰場中的東遼軍全部圍困了起來,開始清理打掃戰場。
戰鬥僅僅隻持續了不到十分鍾,對於東遼軍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被趙東陽的裝甲團伏擊的東遼軍摩托化步兵,在裝甲坦克車輛的防禦力度和強大的火力輸出麵前,簡直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
從頭到尾,東遼軍都基本上處於被趙東陽他們壓著打的位置,隻有零星的幾個人在戰鬥中,朝宋軍扣響了手中的步槍、機槍,更多的東遼軍甚至連扣響步槍的機會都沒有,便已經被對方打死打傷了。
而對於趙東陽率領的這個臨時編成的裝甲團來說,這卻是跟東遼軍開戰以來,打得最為酣暢淋漓的一次戰鬥,也是最輕鬆,傷亡最低的一場戰鬥。
基本上沒有遭到任何的火力還擊,戰鬥就已經結束了。東遼軍裝備在一些軍用三輪摩托車上麵的12.7mm重型機槍和7.6mm的輕型機槍,隻做出了零星的還擊,然後便被趙東陽指揮的裝甲坦克部隊把火力給壓製了下去。
而東遼軍的12.7mm重型機槍和7.6mm的輕型機槍彈,卻幾乎不能對趙東陽的裝甲坦克部隊造成多大的威脅,隻有極少數12.7mm重型機槍的槍彈,在裝甲車的裝甲上麵打出了一個個龍眼大小的彈孔,對裝甲車輛造成了一定的損傷。
而7.6mm的輕機槍彈,甚至隻能在裝甲車上留下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彈痕,打在坦克裝甲上麵,甚至直接就被反彈開了,連彈痕都留不下,隻能留下一點點劃痕,擦掉一層油漆罷了。
事先沒有準備,沒有地雷,沒有集束手榴彈,步兵對上裝甲坦克車輛,基本上就隻有單方麵被屠殺的份。
即便是大宋第二十五集團軍在之前的河源鎮伏擊戰中,之所以能夠跟東遼軍的裝甲坦克部隊作戰,也是憑借著堅固的土木工事,再加上最簡單最原始的集束手榴彈,而且還是占據了有利地形,打了東遼軍一個措手不及,才能夠在戰鬥中發揮出其不意的作戰效能。
而且第二十五集團軍能夠取得第一次河源鎮伏擊戰的最終勝利,更是憑借著強大的作戰意誌,以一個半旅的步兵,堅守陣地一日一夜,直到二五五旅趕到,才最終對東遼軍的裝甲坦克部隊形成分割合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的。
可以說,不論是從單兵作戰素質、戰鬥意誌力和士氣,還是采用最原始最簡單的預設地雷,集束手榴彈的創新作戰方式,第二十五集團軍能夠取得第一次河源鎮伏擊戰的勝利,全殲東遼軍龍驤旅,都是有一定的僥幸和幸運的加成在裏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