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輛敞篷軍卡,兩個排的東遼軍護衛下,耶律楚雄坐著黑色的小車,回到了高崗城西的聶府。
聶府是他的家,他現在叫聶楚雄,耶律楚雄是他的遼族名字,但是早在兩百多年前,遼國就已經被剛剛完成了第二次資本主義革命,國力大增的大宋滅國,國土全部並入了大宋國中。從那時候起,耶律楚雄祖上就將姓改為了聶。
經過這兩百多年的和平演變,遼人雖然還保留著族名,但生活習慣甚至是穿衣打扮,全都歸化了,與漢人並無兩樣。
而且漢人遼人,甚至包括金人,蒙兀人,黨項人以及其他生活在大宋國內的大大小小二十幾個民族,相互之間都在慢慢的同化融合,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成了牢不可分的一個整體,甚至聶楚雄的一個孫子,就娶了一個本地的漢家女!
在聶楚雄很小的時候,小到他的記憶甚至都有些模糊了,但他卻依然還記得,那時候,他的曾祖父、祖父口口相傳的關於耶律氏以及那個已經變成了曆史書上的一部分的大遼國的故事。
故事中有大遼國過往的強大與輝煌,也有大遼國戰亂不休,內亂不止,官逼民反,百姓民不聊生的落魄,更有曾祖父、祖父對這些事情的反思和看法。
所有的故事都已經成為了過往的雲煙,但聶楚雄卻依然記得,自己的曾祖父曾經拉著他的手跟他說過,雖然大遼國已經沒了,但遼族還在,大遼的曆史,漢人也編寫進了他們的曆史之中,並且最大限度的保持了遼族人的生活習慣,保證了遼族人有寬闊的草原可以牧馬放羊的權力!
大宋滅遼之時,遼國僅剩下不到三省二十五府之地,地不過千裏,民不過百萬,而且皆是老弱病殘之輩,曾經讓漢人聞風喪膽,能征慣戰的大遼鐵騎,在熱兵器麵前,就跟紙糊的一樣,戰陣時,衝得越快,死的也就越快。
再加之上國內官員貪腐嚴重,民不聊生,軍不用命,民有叛心。從曾祖父、祖父的口氣之中,聶楚雄就可以聽得出,遼國滅亡已經是上天注定,誰都改變不了的事了。所以曾祖父和祖父都將這些歸之於天命。
而大宋並有大遼之後,卻並沒有給大遼或者說遼族人帶來滅族之災,而是給遼族帶來了他們向往已久的和平與繁榮!
大遼滅國之後,漢人強製性遷徙了一部分遼人進入中原甚至是遠達江南,而從江南甚至西域漠北,或者西南蜀地之中遷徙而來的漢人,卻跟留下的東遼人混雜在一起,幫他們開墾荒地,教他們種植莊稼,教他們讀書認字,給予了遼人想要的一切!
(PS:新書上傳,請大家多多支持!隨手翻閱,便是對本人最大的支持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