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銀杏溝防線
城樓上的守軍,能逃走的基本上都已經逃走了,敵軍大軍壓進,高崗縣城內外早就亂成一團,誰還會注意到其中的某一個人呢?
幾乎沒有遇上任何阻攔,朱文海就已經衝上了城樓,拿著從野戰醫院軍備倉庫裏翻出來的一部老式雙筒望遠鏡,居高臨下地觀察著東門官道外,漸漸逼近的東遼軍。
官道上,防守二連河的宋軍,早就混雜在逃難的人群中,一窩蜂地往西南方向逃竄而去,有些甚至連高崗縣城都沒進,直接就繞城而走,連停下來抵抗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冷兵器時代,高大巍峨的城牆,是最好的防禦工事。然而當人類進入熱兵器時代以後,特別是伴隨著口徑越來越大的各式攻城炮、野戰炮的出現,城牆在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麵前,就跟紙糊的一樣,輕而易舉的就能夠被攻克。
因此,城牆的作用,越來越小,以至於在另外一個位麵時空中,絕大多數城市,都已經取消了既無防禦作用,又會嚴格製約城市發展的城牆,而采用開放式的模式,發展建設城市。
而在這個位麵時空,根據朱文海這些天的觀察和了解,他現在所在的大宋國,大致跟另外一個位麵時空中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相當,經濟落後,武器裝備更是比吳連長口中不值一哂的東遼二鬼子的軍隊都還要落後。
從這方麵看,現在的大宋國,幾乎就是另外一個位麵時空中華夏那段屈辱曆史最後那段最苦最難的十幾年的翻版。
雖然城牆在現在的戰爭環境中,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防禦作用,但至少還是能夠遲滯一下東遼軍的推進速度,為城中百姓爭取必要的撤退時間。
但從現在的情形來看,駐紮在高崗的7523團既沒有製定撤退預案,也沒有有效的組織百姓撤離,而是一窩蜂,毫無組織秩序的向西南方向在逃跑!
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朱文海也可以現象得到,肯定是高崗縣鎮府的官員包括駐高崗縣的7523團團部未戰先怯,不戰而逃,帶頭朝西南方向逃跑,才會引發現在這種慌亂的情形,以至於軍心民心不穩,二連河防線全線崩潰!
不過很可惜,朱文海現在手中既無權,又無勢,在軍中民間中更沒有任何聲望,即便他想要把慌亂的人群組織安撫下來,也沒那個可能,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
混雜著大宋官兵和普通民眾的龐大人潮,一窩蜂似的朝西南方向狂奔而去,到處都是慘叫聲哭喊聲,到處都是槍聲炮聲,城樓上的朱文海眼看著這一切,雙手緊緊地握拳,指甲深深地刺進了皮肉裏,雙眼幾乎要往外冒火一樣!
官道上,東遼軍一部,約有一個連隊,從潰敗的大宋官兵民眾之間穿插而過,快速朝高崗縣城推進,穿過幾乎沒有任何防守力量的高崗縣城東門,進入了高崗縣城。
進了高崗縣城後,那一個連隊的東遼軍幾乎沒有任何遲滯停留,又直接從城中穿城而過,從高崗縣西城門出去,占據了城西一裏外的一座小土丘,架起機關槍,瘋狂地朝撤退的大宋軍民掃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