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0章 漢人聰明了(3 / 3)

李彥說道:“這還用問我?我推薦你當總管就是因為我不行,你認為怎麼打好就怎麼打。”

“那好,既然我們有這個利器,也就不用什麼戰術了。就是向前平推,占領一個地方穩定一個地方,按著這份地圖打,最終目標是北海。”

李彥知道,李靖說的北海就是後世的貝加爾湖,再向北也沒什麼意思了。按著這份作戰地圖,上麵標出三十個州的地方,每個州的地盤都夠大的。設立再多也沒用,這樣的州府,每個地方也就能集中幾萬人。

李彥還是推行他的城市化,也就是盡力集中人口,以城市為依托,可以抵抗自然災害和風險,經濟能力也會發展起來。以點帶麵,向城市周圍擴展,進而影響周圍地區。要不是這樣,根本沒辦法,這裏人口太分散,根本不好管理。

戰鬥在十天之後展開,四個團分成四個進攻方向,身上是棉衣棉褲,頭上戴著皮帽子,手上是手套,所以根本不懼怕寒冷,相反薛延陀的士兵竟然不行。

每天都是向前推進,唐軍也不著急,穩步前進,占領一個地區,就建立一個地區。先是設立州,下麵設立縣,全部是漢人官員管理。薛延陀就是鐵勒人,麵對唐軍的凶狠,這些薛延陀的人根本無力反抗。幾萬兵力竟然不是幾千人的對手,那種會爆炸的武器太厲害,根本不是他們能抗住的。一觸即潰,基本是死傷遍地就剩下逃跑。唐軍也不追擊,隻是圈住百姓不讓逃跑。

這樣的進攻速度很慢,畢竟是穩定一個地方才能前進。最讓真珠毗伽可汗沒辦法的是,李彥根本不給他機會,想讓占領區反叛都不行,是因為一個可靠的人也找不到。

隻要是領主,貴族,全都遷走,他們帶上一定的錢財夠自己生活的,全家在押送下前往中原地帶,安家落戶,和大唐臣民一樣對待。要是不同意,那就隻有一個下場,殺。

經過幾次實驗,這些貴族都選擇了屈服,隻好乖乖的遷走。到中原定居帶走的錢,還是何以好好活下去的。要是反抗,那就隻剩下死路一條。

每個地區都是一樣,貴族沒有,酋長首領一個都沒有,那些奴隸都被解除身份,成為自由民。把貴族的土地,牛羊和物品分給這些農奴,

如此情況下,毗伽可汗的命令不會有人聽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不會響應。他隻能看著唐軍一步步推進,他的人在一點點後退。什麼叫無可奈何,這就是。隻能眼睜睜看著被消滅。

一個冬天過去,李彥和李靖的大軍向推進了不足千裏,這是四條線上平推,所以進展慢,卻效果顯著。被任命為各個州刺史的,都按著要求,發放地契,房契和登記戶籍,重新分配物資。

李彥可不像錦兒,弄得天下打亂,烽煙四起,到後來控製不住。其中最大的區別是,提前聯係唐軍隻能是放下武器,無條件等待大唐安排。想先宣布獨立,再歸附大唐根本不接受,隻有唐軍到達才再說。

也有些不服氣的,聯合一些人趕走領主,他們自己說了算。可沒想到唐軍一到達,他們也立即成為被鎮壓對象。那些老貴族和領主被殺,他們是新的貴族,當然是被鎮壓的對象。

這一來誰也不敢亂動,那樣一點好處也沒有,隻能隨著唐軍的節奏走。

這樣的唐軍他們沒有經曆過,以前都是隻要殺死原來的人,帶著人投降大唐,隻要提出內附,也就能高官厚祿的得到大唐冊封。

可這一次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再怎麼投降都沒用,除非唐軍到達的時候,你是一個平民,否則就沒用。很快草原上就都明白過來,大唐人學聰明了。

這這種借著大唐進攻,趁機翻身起來的事情再也不會有了。以前他們就是這樣,有野心想幹掉領主或者可汗,就主動投降大唐,借著大唐的力量殺了原來的可汗,然後接受大唐冊封。當站穩腳跟,有了實力,就反過來再進攻大唐,反正這樣的遊戲玩了千年。

隻要是西北的少數民族全都會這招,中原王朝,不管換做哪個皇帝,這招屢試不爽。

可這一次不管用了,怎麼說都沒也用,人家自己帶來當官的,那些賤民隻要給他們好處,管他是什麼人呢,對漢人官員也是俯首鐵耳。這讓真珠毗伽可汗無計可施,眼看著自己的領土被大唐吃掉。

李彥很是消停,這樣的作戰有李靖指揮,幾個月時間,就連徐敬業也輕車路熟,每天指揮自己的四個團,就是清剿向前。看來再有幾年時間,整個薛延陀都是大唐的領土。已經把指揮部移到諾真水的李彥,正在研究他的地圖呢。外麵一個士兵進來:“報告永王,長安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