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1章 漢唐天下(二)(2 / 3)

李世民在準備征伐高句麗,所以西域不會受到牽製。竟然動用舉國兵力,連防禦的兵力都沒有留下,可見班傑和錦兒多大決心。

可為什麼要稱帝呢?還是這樣一個敏感的國號。難道以班傑的頭腦看不出來這樣會遭到大唐進攻嗎?

可李彥哪知道錦兒他們發動了奴隸革命,造成西突厥內部大動亂,所有的東西都被摧毀,不得已想確定國號建國,起到確定正統地位的目的,以免出現其他勢力竊國。那樣就會白白失去機會,然後再武裝平定天下。

這時候西突厥境內就是一盤散沙,都是暴動混亂的奴隸,隻要出現一個正統的中心,很快就會聚攏這些散沙一樣的亂民。

方法是正確的,但卻沒有處理這樣革命性暴動的經驗。忽略周圍的政治勢力。再說班傑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是班超後裔,西域一直遊離於中原王朝之外,對漢家天下改朝換代根本不是很在意,也不接受。

隋朝是北魏時期篡奪來的,楊堅原來的鮮卑名稱叫普六茹堅,夫人也是鮮卑後代。

李世民身上帶有一半鮮卑胡人血統,這讓班傑很是不舒服,所以他躲到西域,表麵順從隋朝,但拒絕出世為官,到了大唐更是堅決不仕唐皇。

譚永壽給錦兒推薦的時候,以為班超是前隋臣子,不受唐朝官職呢,其實是班傑根本是瞧不起他們的胡人血統,不成認他們是漢人江山。

李彥灌輸給錦兒的思想是擴大漢民族影響,傳播漢文化,建立一大漢民族為主體的漢文化國家,這正合班傑的思想,所以他忠心耿耿,輔佐錦兒。

這一次確立國號,班傑當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漢,最後確定為漢國。為了區分以前的漢朝,再說還有一大唐存在,清寧他們了解到,西域吐蕃都說那是新漢國。還有很多人以為是叫新汗國呢,因為西域地區都是稱可汗的。

但隨後傳出的消息,新漢是漢字的漢,不是可汗的汗,而且也不叫可汗,叫皇帝。官製和大唐一樣,國教為道教,國學為儒學,語言為漢語,文字為漢字。

沒有其他民族,隻有一個新漢國國民。民族是你們自己的事,跟國家沒關係。在新漢國,所有人全都一樣,地位不因種族有高低區分。政治製度和西域一樣,沒有勳爵,隻有職位和官員品階。

清寧他們根本打聽不到這麼詳細,所以李彥隻是知道一個大概,當然不會明白這麼多問題。他擔心,李世民絕對是人物,他不會等到錦兒壯大,然後反攻中原,一定要在初期滅掉漢國。

李彥不能再等,而是馬車一完成,立即帶領清寧、清靜、清致、清遠和清風五個人離開鶴鳴山,並沒有去鬆州,而是直接進入吐蕃境內。在巴塘穿過瀾滄江,向羅些前進,他要盡快到達羅些。

隨著離開鶴鳴山,李彥一路上得到的消息,讓他即放心,又擔心。因為西域方向傳來的消息讓李彥擔心無奈,隻能搖頭苦笑。

錦兒竟然這麼幹,難道好用就不顧一些嗎?這倒好,西突厥境內即使穩定下來,也千瘡百孔,經濟被徹底摧毀。這種暴動式革命,需要極強的組織能力和政治宣傳能力。

可錦兒她們認為在西域成功了,西突厥也能成功。可人口不一樣,地域也不一樣,以四萬軍隊摧毀容易,穩定就不夠了。這樣幹,必須是有組織的暴動起義,可如此遍地開花的做法,和那些造反的農民起義有什麼區別?無論是張角,還是黃巢,後來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哪個不是這樣,都是能推翻一個朝代,卻不能建立一個政權,讓天下大亂。

就連後世的武昌起義也是一樣,這種自發的起義倒是把清朝打翻了,但隨後就是軍閥混戰,要是沒有軍閥幾十年的混戰,哪來的鬼子侵華。

總算是西突厥地廣人稀,沒有那麼多人口,而且錦兒又快速建立政權,開始穩定內部。看來問題不大,畢竟有西域這個穩定的大後方作為經濟軍事後盾。隻要新政推行快,保障有力,還是不難穩定的。

李彥一路上走的也不是很順利,畢竟一過瀾滄江就是吐蕃巴紮勒的軍隊,他們和大唐軍隊正在對峙。

李彥知道大唐軍隊是公孫武達和李道宗的唐軍,可他不知道李麗質在這裏。為了加快速度,並沒有和公孫武達聯係,既然有程知節在,還是不要見麵了,再說還有李道宗。

李彥不知道怎麼麵對李道宗,還是先見到李麗青再說,看看她到底想幹什麼。這樣的政治軍事角逐,不是李麗青小聰明能行的。不行就讓她放棄這裏,把吐蕃交給大唐,要是李世民吞下吐蕃,絕對短時間沒有能力進攻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