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沒算到的是彌勒教插手,追殺李彥弄得他生死不知。李麗質不顧李世民的命令,離開長安進入西海,說動程知節找個理由向吐蕃進兵。
再說羅些方向抵抗也十分強烈,為什麼巴紮勒弄不明白,難道這個文成公主有這個能力?說是什麼讚普的女兒,巴紮勒不會相信。一個還沒斷奶的小女孩,知道個屁,還不是大相祿東讚的能力。
巴紮勒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支持,是因為他的國師溫賴大師支持他。李麗青下令的滅佛行動,激起了佛教徒和尚們的支持。同時還有天竺和尼婆羅的支持,這讓他有些自信。吐蕃本來都信佛,文成公主這個呆女人,竟然在王位不穩的時候,下令滅佛,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其實他並不清楚,滅佛並非李麗青的本意,主要是祿東讚想打擊巴瓦,李麗青是想借機除去佛教,穩定自己的統治。但這種過激的手段,激怒了所有的佛教徒,同時有彌勒教煽動,才形成各茹和各個東岱獨立,推舉巴紮勒為讚普,共同對抗羅些方向的漢人公主。
再加上文成公主是漢人,她的女兒怎麼可以當讚普?重多的原因讓吐蕃短時間分裂,也同時推舉出巴紮勒這麼一個新讚普。
一群沒有政治頭腦的人,促成了吐蕃的局麵。班傑、李錦兒有頭腦,但他們的目的是控製吐蕃,無形中加劇了變化。再有一點,錦兒是為了哥哥的孩子著想,很自然的認為一定是哥哥喜歡李麗青,那以哥哥的頭腦一定有安排。可哪知道這全是李麗青瞞著李彥幹的,根本就沒有一個長遠的打算,也沒有完整的計劃。為了不被鬆讚幹布發現孩子不對,在什麼都沒有準備好的情況,弄死了鬆讚幹布。
群龍無首,李麗青她們剛剛來一年,根基不穩,威望不夠,完全無法壓製這些半獨立的領主,不天下大亂才怪呢。
錦兒對大唐的擔心,讓她想借著這個機會一舉平定西突厥。西域軍撤出,對西北作戰,讓吐蕃北部的軍隊迅速南進,大軍包圍羅些。宇文毓隻是一般的將軍,勇猛有餘,智謀不足,無法掌控大局。再說他隻有三千部隊,加上那些農奴軍和修路的百姓,臨時組織的也不過兩萬人。能保住唐城和羅些已然不錯了,哪有力量反擊,給了巴紮勒機會,讓他發展壯大成為一股力量。
如此的局麵除了用武力平定吐蕃,已別無辦法。這必將是一場長期的作戰,也會牽扯大唐絕大部分力量。
李世民的戰略眼光又怎麼會看不出來,所以他按兵不動,不想這時候參與進去。吐蕃最後無論誰說了算,都不可能和大唐為敵,他幹什麼要出兵?
意外的情況是彌勒教把李彥弄出事了,激怒李麗質,讓這個再也不是小女孩的她毅然進入西海,引誘威逼程知節,讓他帶領唐軍加入戰爭。
剛剛進入吐蕃的幾百裏,牛進達和李道宗的軍隊就被阻住,一來後勤糧草跟不上,二來不熟悉高原作戰,也不了解地形,被巴紮勒的大軍擋住。程知節也沒辦法,他不能看著前軍兩萬多人損失在吐蕃,再說李麗質根本不同意撤軍。失敗?牛進達當然不想丟臉。李道宗可是為女兒,更是加緊進攻。程知節隻好留下少量部隊鎮守西海,他帶剩餘的部隊進入吐蕃,這一來巴紮勒的軍隊五萬人和唐軍四萬多人,對峙在那曲河瀾滄江一線。唐軍前進不了,吐蕃軍也不敢撤退,雙方對峙。
巴紮勒到是很高興,這麵阻擋住唐軍,而西域軍撤退,他把剩下的兵力集中起來,共計六萬軍隊,把羅些和唐城包圍。唐城是按漢人長安修建的,利於防守。羅些城裏這些人想保護到手的成果,當然緊隨著大唐行動。再有西域大唐弄來的修路人員,有駐蕃軍指揮,堅守城池,巴紮勒一時半會兒也攻不下來。
各領主趁機擴大地盤抓奴隸,弄得吐蕃戰火四起。鬆讚幹布經營十幾年的吐蕃亂成一禍粥,實力大減。再有尼婆羅也趁機恢複很多被吐蕃占去的地方,天竺的小國也向外擴展。
此時吐蕃周圍全麵卷入戰爭,大食也不閑著。西突厥陷入和西城的作戰,讓他們開始東擴,大食軍隊向波斯帝國進攻。
由於吐蕃的動亂,竟然引發了大麵積的戰爭,這是誰也想不到的。可短時間之內誰也無法穩定下來,無法控製大局。這當中有心人在思考觀察形勢,想怎麼辦?
西域李錦兒,根本不管其他的事,四個師如同破竹一樣,大麵積征服西突厥的地方。肆葉擴可汗也沒辦法,西城的手段太狠,弄得他的人都向吐火羅方向逃跑。他也隻好把王庭向南移動,大批的貴族被殺,奴隸全部起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