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說道:“其實也沒什麼,西域收拾了吐穀渾之內的所有人口。程將軍他們拆毀了所有寺廟,把材料都賣給了西域。拆廟這也沒什麼,但放縱掠奪逼走人口,明顯程將軍他們有意放水。吐穀渾人逃亡西域,唐軍根本不管,所以西域大概弄走三四十萬人口,吐穀渾總計人口才多少?百分之八十歸西域了。”
李彥看看韓成笑了:“韓都督,白蘭和黨項怎麼回事?我想這才是你沒上報的原因吧?和我最好別這麼說。”
韓成臉一紅,他被李彥戳穿有些不好意思,吐蕃放棄白蘭和黨項,那裏已歸鬆州管。韓城不上報說因為錦兒是自己妹妹,他知道自己來嗎?恐怕得到程知節的好處了吧?
果然,韓成說道:“永王,西域女王需要人口,再說她那的生活比大唐還好,這些百姓是自願去的,本官隻是沒有阻止。再說下官也不能不給永王和女王麵子,何況程將軍……”
一邊的刺史馬風援也說:“永王殿下,臣以為這樣也好,劍南道很多人都想遷入白蘭和黨項,韓都督不過是個順水人情,想來永王不會怪罪吧?”
李彥無言以對,錦兒還真下功夫,看來買通了韓成和馬風援他們,當然包括程知節和李道宗、牛進達他們。在不損失大唐利益的情況下,這些人都暗地幫忙。
看來小妹真不是以前了,但他能說出什麼嗎?李彥不再是二十多歲以前,他也明白,不是熱血的時候。貪官哪都有,有時候是沒辦法的事。也就一笑說道:“我隻是一個閑散王爺,這次隻是傳旨欽差,這些不歸我管,我也什麼都不知道。”
韓成馬上說道:“那是,那是,永王隻是在鬆州休息一下離開,當然什麼都不知道,這一點下官會上奏皇上的。”
心照不宣,當然是皆大歡喜。李彥說道:“你帶我的信去西州,通知程知節讓他的軍隊向唐古拉山調動,防範吐蕃的方向。同時給我準備一隊精兵,看來吐蕃之內並不安全。”
“下官明白,永王帶的人太少了,那怎麼能安全?鬆州騎兵不多,我派五百人怎麼樣?”
李彥點點頭,沒有兵部兵令符,折衝府不會調兵的。但這是給永王增加臨時護衛,又是另一回事。再說五百兵力做為大督的韓成也有權調動。
準備了一天時間,李彥帶兵離開鬆州,走甘孜到昌都,從那裏渡過瀾滄江,前往羅些。
五六百兵力一過甘孜,立即引起吐蕃東部羅柏茹領主羅佰東讚的注意。此時他已經宣布獨立,脫離讚普的領導。再說,他們這些領主哪個不知道繼位的讚普還吃奶呢,而攝政的太後是大唐公主。
守衛羅些的就是駐蕃軍,也是大唐的軍隊。甘孜東岱哈爾西領主哪能讓李彥過去。立即帶領他的一千兵力把李彥攔住:“前麵什麼人?請唐軍後撤,你們進入吐蕃的地方,再前進就殺了你們。”一個會漢語的吐蕃人喊道。
李彥擺擺手說:“前麵是哪位?我是大唐皇帝的使臣,向吐蕃讚普傳達大唐皇帝聖旨,難道你們想和大唐為敵嗎?”
哈爾西聽完,他很猶豫。因為他明白大唐還不是吐蕃能惹得起的,如果大唐全力進兵,自己也擋不住。但是,大領主有令,不能讓唐軍進來,那是幫助現在的讚普。
幾個大領主正在商量,集中兵力,準備進攻羅些城,另立讚普,迎接新的活佛執政。
想想說道:“大唐使臣請等一下,我請示我們領主。”
李彥哪會不明白形勢,韓成離這麼近,當然很清楚什麼情況,也算準這些領主未必敢和大唐公開作戰,他們在內亂。李彥臉冷下來:“哈爾西東岱,看來你是想和大唐為敵了?如果你放行,我也不為難你,如果阻擋,那我就先殺了你,相信你們羅佰東讚也不敢和大唐開戰,讓開。”
李彥的強硬讓哈爾西不敢動。李彥擺手:“全軍戒備,前進。”
這五百士兵的指揮官員是鬆州折衝府郎將杜峰,手一揮,全軍向前,刀出鞘,弓上弦,迎著哈爾西的軍隊走過去。
哈爾西不敢動,他猶豫不決。但李彥卻不管那些,全隊一直向前走。
從內心說,李彥也不想打,但他必須過去,也不能一個人不帶自己前去。他必須給吐蕃人一個印象,大唐支持新讚普,否則自己傳旨不是什麼意義都沒有了嗎?
大唐就算想和吐蕃開戰,也不是短時間的事,大唐根本沒準備。就算是吐穀渾有五萬軍隊,但遠水不解近渴。
程知節這個人表麵粗魯,暗藏奸詐,也未必會聽自己的。李世民把他弄過來當行軍大總管,不是李靖,不是李績,就是相信程知節的忠誠,自己未必能指揮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