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奎上前一步:“皇上,自古謀逆全是罪當處死,雖然是太子,為了避免以後有人效仿,更應該從重論處,從犯人等更不能輕饒。”
李世民心裏不滿,但這是大唐律所定的,又是祖製,也不能說別的。房玄齡是保持中立的,所以都沒有說話。李靖是不用說了,從來不參與這些。王誌寧、孔穎達他們對李承乾十分失望,也不想說什麼。再說他們身為東宮屬官,也失職,更沒話可說。
作為元老一級的蕭瑀說道:“王大人所言極是,皇上應該盡快處理,冊立新太子,以免天下不穩。”
蕭瑀可是李泰的人,李泰立即挺直了身子,看來今天就會有結果。這些天他已聯絡了好多大臣,連溫彥博和岑文本都表示支持自己。李泰認為十拿九穩,何況昨天也給父皇保證過。
李彥說道:“皇上,自古法律是懲前毖後,勸人向善,殺人並不能解決問題。太子身為皇帝嫡子,年幼不懂事,皇上下召免去他太子之位,已經是處罰了,再說太子也真心悔過,我想皇上總得給太子一個悔過的機會是不是?”
這可是奇怪的事,難道太子認錯就能再當太子嗎?這一點別說是那些李泰的人,恐怕原來支持李承乾的人也不同意,如此行為怎麼能再為儲君。
李世民點點頭:“既然永王這樣說朕就給他一個悔過的機會,選李承乾上殿。”
時間不是太長,一身素服便裝的李承乾上殿給李世民跪倒磕頭:“兒臣參見父皇萬歲。”
李世民問道:“承乾,你可知罪?”
李承乾點頭:“兒臣知罪,真心承認,請父皇責罰。”
這一來大殿上特別是參加審問的幾個官員都很奇怪,李承乾怎麼這麼老實?
李世民說道:“你對你的罪行可有辯解?”
李承乾還是平靜的說道:“沒有,因為錯在兒臣一時糊塗,已犯下大錯,再無顏狡辯,父皇怎麼處罰兒臣都心甘情願。”
這麼乖的話能出自李承乾的嘴,確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李世民也奇怪:“你為什麼這麼說?”
李承乾說道:“前幾天我也沒明白,但永王見到我,指出我身上的錯誤,兒臣思考了幾天時間,終於認識到我錯在哪裏,但大錯已經鑄成,隻能追悔莫及。父皇罷免兒臣的太子之位確實應該,因為我的行為不配為一國之君。如果我當皇上,隻能是大唐江山之禍,也對不起天下百姓,所以,兒臣心服口服。”
李世民說道:“你知道你都有哪些錯誤嗎?”
這是機會啊!看來李彥是說通了父皇,給自己辨解的機會。他來到孔穎達和魏征麵前跪下:“承乾的錯誤太多,但最對不起的是我的老師們,他們的苦口規勸我都沒聽,現在看來老師們太對了,所以我向他們道歉,原諒承乾不懂事,辜負了你們一片苦心。請老師原諒。”
這一下可把魏征和孔穎達即嚇夠嗆,也感動夠嗆。再怎麼是廢人,可還是皇子啊,這樣給他們道歉,讓兩個人心裏得到級大滿足。孔穎達連忙說道:“太子,請起,老臣受不起啊!你能認識到錯誤就行,人非是聖賢,熟能無過。”
李承乾說道:“孔太師,別稱呼太子,我現在不是太子,隻是一個庶民,如果我不死,必然像對侍父親一樣對待各位恩師。你們是大唐的忠臣,在為國家出力,教導我費盡心力,我卻不知情,請老師諒解。”
啥也別說了,連李彥都有些佩服李承乾,確實很會說話。這讓別人怎麼怪罪?其實李彥哪知道李承乾以前就這麼對付他們的,一被發現了就是一頓承認錯誤,過後還是一樣。
他說完對李世民說道:“父皇,兒臣有一個請求,希望父皇能答應。”
李世民也認為李承乾是怕死才這麼老實的,轉變有點太快,讓人難以相信,認為他一定是求李世民不殺他,也就說道:“你說。”
李承乾說道:“父皇,千錯萬錯,都是兒臣的錯,和我一起參與的人都是聽我的,他們忠於太子,為主謀劃,本身並沒有錯。他們隻是讓我當皇帝,並非他們想當皇帝。而我是太子,是你的兒子,他們本質上也是忠於大唐的。如今我不再是太子,他們也不會造反。所以,請父皇饒了他們,所有罪責我一人承擔,父皇就是現在殺了我,我也毫無怨言。隻求你放過杜荷、趙節和候將軍他們。”
誰也沒想到,李承乾為手下求情,這樣的人可為良主。李承乾說的也有道理,他們是東宮的人,忠心為主並沒有什麼錯。
李承乾說道:“父皇,魏大人是忠臣,王圭大人是忠臣,杜淹將軍也是,薛萬徹將軍更是忠臣良將,他們如今都是皇上的良臣,所以兒臣請皇上饒過他們,所有罪責我一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