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情留吐蕃(一)
通往吐蕃的道路上,送親的隊伍已行進了幾個月時間,如今停在了甘州,這一段時間是從大唐境內行走。
西行的道路非常不好,本來確定的路線是從吐穀渾境內進入,通過巴彥克拉山口,到達吐蕃邊境,再通過唐古拉山到羅些。可是,這條路將兩次穿過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那得兩年時間。
所以李彥和李世民研究,從川中之地,走益州到甘州,再進入吐蕃境內的昌都,從那裏沿著唐古拉山南側,進入羅些,雖然這條路很不好走,但在大唐境內要安全的多。入秋走,到冬季的時候正是在內地,進入川西高原的時候,應該是春天,而利用夏季可越過高原進入吐蕃。
一路上,唐軍和宮廷侍衛就被李彥命令喝一種草藥,而這種草藥並不缺少,有時候隨處都能采到。
李彥的提議,幾個朝中重臣一研究,當宣布的時候,沒把祿東讚氣死。
為了顯示大唐皇帝的仁愛之心,教化蠻夷的責任,戶部和吏部以及禮部聯合從大唐境內選拔了二百名飽學之士。他們對四書五經,儒家教義那是非常精通,有些人對周禮能倒背如流。
這些人將隨著公主入吐蕃,負責教化藏民,還有一百名和尚,都是有道的高僧,是堅定的苦修者,一同入吐蕃進行佛教交流,還有一百名道士,是大唐道家協會派出的,在吐蕃境內享有隨便傳教的權力。地位還得在和尚之上,不歸吐蕃管理,他們聽從道家協會的。
二百多輛車中,有一百多輛是書籍,全是儒家道家的經典。另一些車上是衣服,大量的漢裝和官服,規定吐蕃歸附大唐,那就要學大唐的樣子,朝見大唐來的人必須穿漢家衣服。因為考慮到吐蕃沒有,所以給帶來了,還有一大部分是道家三清老祖的法像。佛家的佛像,儒家的聖人雕像。
可是,祿東讚希望的工匠一人沒有,錢就更不用想了,這些陪嫁已然是天大的數字,怎麼可能給錢這樣俗氣的東西。再說,吐蕃聘禮才五千兩黃金,也太少點了。
對於一心想和大唐和親,然後騰出手來解決西域的祿東讚來說,一切都忍下來,還得裝出很高興的樣子,感謝大唐皇帝的恩賜。
在祿東讚看來,中原漢人難怪被欺負,拿這些破書當寶貝,在吐蕃眼裏並不算什麼有用的東西。再看那些搖搖晃晃的學者,祿東讚覺得他們一進吐蕃就得死,那裏可是高原,不適應的人根本活不下來。
就是有這些根據,鬆讚幹布才如此狂妄,他知道吐蕃可以進攻大唐,而大唐的軍隊卻不能進入高原,他們無法適應高原的氣候。能活命已經不錯了,還想打仗,那是做夢。
西域不一樣,他們的部隊什麼人都有,也不知道為什麼,卻能適應這種高原地形氣候。李錦兒的西域並非是高原,相反是最低的盆地。
鬆讚幹布和祿東讚哪裏知道,幾年前,李彥就通知錦兒用紅景天製成藥,讓軍隊士兵喝,然後分批次的進入昆侖山和天山進行高原訓練,所以在抗高原反應上,西域軍超過吐蕃軍隊。
看著是三千送親部隊沒什麼,但這可不是普通的部隊,是從十六衛各地府兵中精選出來的。經過了半年多訓練,是一支戰鬥力不低於驍騎衛的作戰部隊。雖然距離騎士團差很遠,但這支部隊的將軍是宇文毓,原來騎士團團長,轉調這支軍隊的將軍。
本來以前從來沒有這種情況。當李世民提出來的時候,祿東讚並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做沒什麼意義,三千人能解決問題嗎?吐蕃可以集中幾十萬大軍,所以並不在乎進入吐蕃三千唐軍,也就答應下來。
可李彥偷著樂,這就是一顆插進吐蕃心髒裏的毒刺,按規定,這些部隊五年一輪換,是按著戌邊的邊軍確定的。
名稱為大唐駐吐蕃軍,簡稱駐蕃軍。大將軍為宇文毓,副將軍為李世民的親信公孫武達的兒子公孫勇,神武衛郎將,當部隊起程的時候,宇文毓和公孫勇很是狂妄的吹噓,他們足可以抵抗一萬到兩萬的吐蕃軍隊。一路上,這些軍隊不斷喝的藥就是紅景天製劑。這是抗高原反應的藥,可以增加肺活量。李彥讓宇文毓訓練的時候,也尋找高山進行高原訓練。
對於祿東讚來說是絕對想不到,有李彥這麼一個知道情況的作弊器在後麵指揮。這一次最大的作弊不是這些軍隊,在人家地盤,三千?三萬也不見得有作用。所以真正的送親隊伍中,最大的利器是李彥給調包更換的公主。
此時的文成公主已不是原來曆史上的文成公主,雖然她還是這個名字,但人已然並非原來那個。
一路上,作為送親大使,接觸公主的時間最多,何況人家還是兄妹,又是李麗青的妹夫,大唐親王,親近一些也是正常的。
再說,一上路,公主的脾氣就不好,經常訓斥祿東讚。在這些吐蕃迎親的人看來,就是公主剛剛離開中原,心情不好,又對吐蕃充滿恐懼,隻好一再保證,讚普已然在羅些城以南修築新城,安置大唐公主,那裏環境優美,按著唐製長安修建的,公主一定能習慣。為了自己生活好,李麗青帶了大批的侍女和太監,所以,這支送親隊伍全算上,快有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