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魁說道:“根據進入西域的人了解到,尼婆羅國王薩爾吐和西域簽定條約,向西域包賠戰爭賠款五十萬兩百銀,同時還有好多貨物,放棄因地拉隘口。突厥方麵支付了西域出兵的費用,同時包賠二十萬貫錢和一千頭牛馬駱駝,這才是西域退兵的原因。”
這個結果讓在座的大臣全部吃了一驚,岑文本問道:“有沒有向西域臣服?”
林魁搖頭:“報告說沒有,他們的盟約沒有談,這隻是一次性的,兩家即沒有臣服,也沒有表示以後納貢。”
這個回答讓眾人鬆口氣,如果西域和尼婆羅向西域稱臣,那大唐的麵子往哪放?溫彥博不屑的說道:“女人就是女人,小恩小惠就能打發掉。”
房玄齡搖搖頭:“並非如此,李錦兒在執行李彥的戰術,如果西突厥和尼婆羅向西域稱臣,那大唐怎麼辦?而且吐蕃也不能幹。再說他們不會反叛嗎?這種建議好像李彥給皇上出過,讓我們不要隻貪圖虛名,有實際的好處才能增加國力。”
李世民也明白過來,稱臣有什麼用?過一段時間還不是反叛?李錦兒這是撈實惠。但溫彥博十分不服氣:“西域偏僻小國,他們怎麼威加四海?再說,尼婆羅和西突厥怎麼可能向他們稱臣,大唐是宗主國,是萬國中心,李錦兒也不過有點自知之明而已。”
房玄齡沒有爭論,但李績說道:“也不能這麼說,李錦兒的方法是正確的,她總計出兵才一萬多人,但是得回來的是一百多萬收入,快有大唐一年的賦稅多,加上牛馬羊是一百多萬,那就是她們根本沒花自己的錢,還賺錢。要是戰爭一多,西域不但不會國力減弱,相反會增強,皇上,臣建議我們也這樣做。”
岑文本連忙說道:“皇上,臣認為不可,李錦兒隻是一個小國,當然不在乎名聲,我堂堂大唐,如果那麼幹,如何能讓四夷臣服,天子威加四海,德服天下,西域這種貪性,萬萬不可學習。”
溫彥博連忙說道:“臣附議,岑大人言之有理。”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沒有就話,他們也覺得如果打了勝仗,別人以臣服,再向人要錢,有點傷麵子,有損仁慈。邊塞小國本來就貧困,再拿出錢,那百姓如何生活?消息傳出去,大唐皇帝仁慈之名有損。
房玄齡把自己的想法一說,李績把嘴閉上。他也終於發現,和這些文人確實沒什麼可說的,難怪李靖已有病為由,根本不參加這樣的討論。李績可不是李彥,他是不會爭論這些的,所以不再說話。
李世民雖然很羨慕李錦兒的做法,但他也確實需名聲,也就說道:“既然這樣,那也就算了,各路軍隊歸還本府,送弘化公主和親,穩定吐穀渾,天氣已冷,對於黨項和白蘭,來年再說,看看吐蕃什麼態度。”
皇上發話,眾人也不再說什麼,各自散去。西北戰事因為進入冬季,高原更加寒冷,所以,誰也不會打仗的。
一場戰鬥下來,損失的是吐穀渾,失去了黨項和白蘭,尼婆羅什麼也沒得到,損失了幾千兵力和因地拉山口,還有不少錢。突厥隻是損失了一些牛馬和錢。
吐蕃得到兩塊地方,但卻支付了尼婆羅的損失,否則他會和尼婆羅結怨,後麵不穩。隻好答應給他們補損失,得到兩塊地方,地盤擴大了,但錢卻花出去了,還損失了好幾千兵力。
這一場戰爭中,唯一沒有損失得到便宜的是西域。經過了兩場突戰練兵,等於搞演習了,還給女王賺回來大筆的錢。臧銘嶽美壞了。他按著女王說的,修一條環國公路也有了錢,還得到好幾千勞動力。
單鷹他們抓人可不是隻抓青壯年,是老少男女一起抓,那就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抓回來,本來這些人以為到了西域會慘不忍睹十分淒慘。
可到達以後,隻是參加戰爭的人被強製勞動,其他的人卻分到土地,可以好好生活。巨大的反差,讓他們感恩戴德,發誓忠於西域女王。有些人竟然寫信通知家裏人趕快上這來,西域比他們那好多了。
通往吐蕃的昆侖山口和通往尼婆羅的因地拉山口在西域手裏,兩家再也阻止不了向西域逃跑的人流。
不但得到錢,西域又增加了好幾萬人口,西域王城議政殿裏所有人都一臉的興奮。赫連順說道:“陛下,臣實在是沒辦法,隻能弄到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