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6章 重逢(1 / 3)

第366章 重逢

入秋的西域是一年中最美的時間,晝夜溫差大,所以清晨會出現很重的露水,讓幹燥的天地間有些濕潤,空氣清新,和靜城地處天山南麓,大片的綠洲,森林草原、河流,構成了一個優美的環境。

雖然和靜城也因為人口增加,大量煤炭應用取代原來的牛糞,增加不少汙染,但畢竟人口稀少,沒有形成工業汙染。

再說沒有內然機和蒸汽機,雖然西域算得上工廠林立,可大部分還是手工作業,最多的就是紡織廠,生產毛線和綿線。紡織是最大的工業,毛衣的編織也不斷深化,已從簡單的取暖保溫向美觀方向發展。

特別是西海各州和吐穀渾地區,再就是吐蕃地區,需求量非常大。吐蕃什麼都落後,原來他們是向唐朝學習,再就是向天竺學習。西域的崛起,大量漢文化進入,吐蕃的學習對象轉向西域方麵。

加上李彥和李錦兒的滅佛行動,大量的漢族和尚進入吐蕃。他們在中原已享受慣了,哪能受得了吐蕃這樣的艱苦生活,所以需求大量的奢侈品,西域成為最大的供應基地。

昆侖山口從闐州出發躍過幾千丈高的昆侖山進入藏北地區,這一條西蕃通道成為重要的貿易通道,往來的商隊和行人絡繹不絕。

強大的商業稅收,讓西域的農業局根本看不上田地裏那點稅收,所以在西域種糧食和棉花的土地是免稅的。隻有種水果的才收稅,而最大的稅源是葡萄酒和果汁。這是西域財政收入最大的兩項,已超過了皮毛的收入。

李錦兒在西域城創造她女王的傳奇,迎著清爽的晨風,錦兒騎著玉青驄向博斯騰胡跑去。這是他們女王的愛好,為的是讓玉青驄高興,隔幾天就出來跑一回。這匹馬救過女王,是西域國公臣,沒有爵位的西域,卻有一匹享受王爵待遇的馬。

起碼王宮的人都知道,可以對女王不好一點,但絕對不能對玉青驄不好,那樣女王會發怒的。本來很溫和的女王,一但知道玉青驄受了委屈,那誰也不行。

西域有一個馬特殊,一個人特殊,馬是玉青驄,人是李念。李錦兒提出過,立李念為世子,將來接替王位,雖然被眾大臣否決,但李念的地位一下上升不少。誰都明白,他是西域隱王的兒子,李彥被班傑他們稱為隱王,就是李彥一直隱在幕後指揮,可以說暗中操控著西域的走向。這樣一個人物的兒子,可想地位如何。

西域三個少年兒童,成為西域國的標尺,李念、李威、柳平,三個小孩李威最大,如今以是少年。不能不說是遺傳,倍受寵愛的三個孩子是李錦兒的眼珠子,皇宮中有了他們三個,也變得熱鬧起來,讓錦兒工作以外不再那麼寂寞。當然了,西域國王宮裏玩的地方也特別多。

平時錦兒一出來,三個孩子準跟著,但今天錦兒走的早,三個人要學習。他們最怕的不是爺爺奶奶,也不是姑姑,是何老夫子。連班傑都是畢恭畢敬,那可是女王的老師,錦兒對他就像對父親一樣,也是唯一一個住在王宮的人,連柳靜秋都搬出去自己住。

今天沒有小孩跟著,錦兒縱情的讓玉青驄快跑。憋壞了的玉青驄以最快的速度飛奔,其他的戰馬哪能跟上,王府侍衛統領左丹奴嚇得大喊女王慢點。一邊喊一邊加快速度追,但連李錦兒也說了不算,玉青驄越跑越快,把侍衛拋在了後麵。

博斯騰湖是錦兒最常來的地方,這裏離和靜城二十多裏,三麵環山,一麵草原,如同一個明珠鑲嵌在京兆府的地上。

也不知道這麼多年李彥教了李錦兒什麼,他幾乎把自己的知識都教給了妹妹。除了李錦兒不是穿越者以外,她身上的知識完全是李彥的翻版。

錦兒也問過哥哥這些知識哪來的,難道真是那個毛先生教的嗎?越是知道的多,錦兒越不相信哥哥這種說法。錦兒知道哥哥以前並不喜歡自己,以前身體不好,愛學習,但那一場大病之後,哥哥變了一個人,開始把那些神奇的知識傳給自己。

從那一天李彥把點心盒子給她,哥哥就成為錦兒心中的一部分,永遠也分不開。為了讓哥哥高興,錦兒拚命的學,把能學會能記住的都學會了。今天她終於高高在上的成為女王,這一切都是哥哥給的,也就記住李彥的每一句話。博斯騰湖成為自然保護區,這裏周邊不許倒垃圾不許排汙水,不許砍伐樹木,也不許來這裏放牧。

所以環境最美的就是博斯騰湖,因為是保護區,在所有西域的人看來,並沒把這裏當作什麼自然保護區,他們還無法理解自然保護這個概念,但所有人都認為一個概念,那就是這裏是女王的私人領地,是王家的園林,外人員不能來。京兆府刺史達達買,把這裏周圍的人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