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地方官員的權利要小的多,並沒有司法權,隻有行政權力,還有不少中央垂直機構,無論是一州還是一縣,很難能形成自己的勢力。軍隊完全脫離地方,是獨立機構,兵民是分開的。
部隊士兵軍官有不同的服役時間,退役後成為預備役。國家不進行戰爭動員,預備役是不參戰的。根據當兵的年限,退役後有一定的補償,當然是土地和錢財,負傷的,戰死的,享受國家永久照顧,這兩條讓西域每年招兵都有大批的人排隊。
對於彪悍的少數民族,他們更想當兵,一旦立了功,哪就是有了保證,死傷都不怕。文官的待遇很高,錦兒把哥哥告訴她的幾點全部用於實踐,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
真正國泰民安的不是大唐,而是西域。再一個不斷推進的就是文化,漢語、漢字隨著各地學校的建立,已成為西域的通用語言和文字,那些本來就不成熟的文字退出了西域,雜七雜八的語言也漸漸統一。
今天,錦兒沒出去,因為她接到了哥哥的信,這是這麼長時間,又一次接到哥哥的信,懷著激動的心情,錦兒讀完這封長信。
已不再那麼青澀的臉上,顯出的是沉穩和剛毅表情,如果是李彥看到,他會很心疼,因為那個單純的小妹沒有了。錦兒隻比李彥小一歲,已二十一歲,成熟漂亮的臉上不再是單純的笑容,是一股威嚴和睿智,更多的是王者之氣。
四年多時間,那個有些單純善良的錦兒再也不存在,她是西域女王,十州一府,幾十萬平方公裏的統治者,也不會再想法簡單。殺伐果決,被她處死的貪官暴民,反叛者以數不清。
無論是班傑還是赫連順,除了俯首帖耳以外,不敢再有其他的想法。但所有知道的朝臣都在想一個問題,這個西域太上皇一樣的幕後指揮者李彥,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具備多大的政治能力?
班傑甚至懷疑,到底有沒有這麼一個人,為什麼他自己不出麵,為什麼在中原不來?是不是李錦兒假借哥哥的名字威嚇這些手下大臣,也有這種可能。
李彥就像一個隱身在暗處的監督者,如果哪個人敢背叛女王,李彥隨時都能處理了他們。對李彥的深深忌憚,讓西域國上下都不敢有背叛之心。
錦兒把哥哥的意思,不保留的公布出來,告訴這些大臣確實有這種意思。今天讀完李彥的信,錦兒放心了,西域和哥哥建立的台灣,終於成為威懾李世民的利劍,看來隻要自己不向大唐進攻,哥哥就十分安全,但今非昔比的錦兒有一點是不認可的,那就是台灣在李書同手裏。
雖然飛鳳沒問題,但李書同終究是李世民的兄弟。她放下信,說道:“來人。”門外的太監丁琳連忙進來:“女王。”
錦兒說道:“傳六位丞相和鎮國將軍來這裏。”
時間不長,中書班傑,中書侍郎王元直,侍中赫連順和門下侍郎哈查辛,左仆射譚永壽,右仆謝烏裏克,以及鎮國大將軍李樂,一起來到李錦兒辦公室。
錦兒手裏是一遝子信:“各位,我哥哥剛剛來信,他以回大唐長安,現在是永王,信裏提到幾個問題,我們商量一下。前期彌勒教的事我已說過,他們在尋找一本天書的下半部分,也待機起事,所以西域各級部門要進行清查,注意他們的行蹤。如果發現立即監控,順藤摸瓜一網打盡,全麵清理佛教,這一點不能改變。”
班傑說道:“女王陛下,宗教雖然並無大用,但他也是一種精神,對於穩定人心,教化萬民還是有一定作用的,而這也是勾通天地精神的一種方式。佛教能風行西域,傳播四海,有他的特點和用處。本國驅逐佛教可以,但不可沒有宗教,這一點請陛下三思。”
錦兒已不是白丁,也不是幾年前,她雖然接受哥哥的思想,但並不像李彥那麼抵觸佛教。李彥在信中也說了,人不可能沒有信仰,所以必須有一個代替的宗教,可如何找一個可以信奉的,李彥卻沒說。那是他也不知道,隻是向李錦兒推薦了自然天地,這些來源於道家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的學說,李彥也沒有創立一個宗教的能力。
錦兒說道:“天地萬物,終歸自然,而道家和儒家,就是從這些中演化而來的,從今後,西域國建立天地神廟,以為社稷之神,這些在想想其他的,我會告訴你。”
班傑點頭答應,他不明白李錦兒這麼說有什麼根據,但錦兒那一套又來了,她相信哥哥一定能有辦法,所以寫封信派人送上長安。
李彥並不知道錦兒給他出了一個難題,這回他可是有條件了,正在長安逍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