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2章 西擴攻略(一)(2 / 3)

作為有頭腦,有能力的班傑,不會放過向長安派出自己的人,也不會不布置力量。既然有人在長安,當然發生在大唐長安的事情,察爾汗就不可能不知道。

青海城王宮裏,錦兒一臉的憂鬱。班傑說道:“陛下,你不用擔心,根據我們的人了解,你哥哥在建州消失的,他已然脫離了李世民控製,那就是他是安全的。”

錦兒相信哥哥,他終於擺脫李世民,離開長安。既然他消失了,那一定是暫時躲在什麼地方,在等待時機。就說道:“這一點我相信,但我擔心我們向西域進攻,肆葉護可汗會向大唐求救,那裏名義上是西突厥的地方。

如果我們和大唐開戰,那我在房州的家怎麼辦?這一次我都讓二哥回去了。”

班傑說道:“我已經做了安排,相信在我們行動前,你母親和繼父以及侄兒我會想辦法接到青海城,但其他人就沒辦法了。”

飛鳳和彩蝶呢?飛鳳嫁給李書同,彩蝶嫁給了唐善識,這是李錦兒無法顧及的人。問道:“沒有其他辦法嗎?”

班傑想了想說道:“我們沒有其他辦法,並不了解他們怎麼想的,也不能冒險。不過過一個月,我要去長安一趟。”

錦兒一愣:“幹什麼?”

班傑說道:“我覺得不能和大唐翻臉,所以,應該和李世民談判,以使者身份和大唐談一談。”

錦兒點點頭:“這樣也好,我也這麼認為,用西海五城和李世民做交換,我們把青海交給他,換取我們取得西域。”

班傑還以為李錦兒會不同意呢,吐穀渾和薛廷陀全都歸附大唐,成為李世民冊封的可汗,如果察爾汗向西進攻,這些國家必然向大唐求救,就可能爆發和大唐的戰爭。以察爾汗的能力是無法和大唐相抗的,但放棄西海,李錦兒會同意嗎?

沒想到,女王有這個魄力,知道取舍,這真是明主也。連忙說道:“陛下眼光深遠,臣佩服。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如果實力所及,中原不會在乎一個小小西海。”

班傑躬身:“陛下英明,過一段時間,我去長安,我回來的時候,可能也是準備完的時候。”

錦兒點點頭,這沒什麼奇怪,李彥的信中早就提過了這個問題。取西域必然引動李世民,不給他一點甜頭,大唐是不會不插手的。青海是高原地區,並不適合擴張,遊牧民族不能積蓄力量,後力不足。當年薛舉和薛仁杲就是例子。無論是突厥還是匈奴,隻要中原王朝想打,他們根本不是對手,所以占領這樣的地方沒用。

想有和中原抗衡的能力,是占據西域之後向西南方向擴展,從那裏取得地方,才能有增加實力的資本。

所以,班傑一說親自去大唐談判,她就明白班傑的意思。看來自己請來他確實正確了,此人的才能並不比哥哥差多少。

察爾汗沒有擴軍是因為整個西域,除了西突厥和薛廷陀、吐穀渾三個勢力大一些以外,李錦兒想占領的地方,高昌、且未、於闐、車師、若羌,都是一盤散沙,地城遼闊,互不統屬,根本沒有多少兵力,每個小國全部人口才幾萬人,根本沒有能力抗拒,隻能臣服。

一冬天的時間,大雪寒冷,幾乎讓察爾汗沒什麼發展。這時候看得出來,想以這樣的地方圖霸業,幾乎是癡人說夢。一到冬季通商都不可能,所以李錦兒他們除了完善內部,加強軍隊訓練,就是過冬。

這是察爾汗百姓過得最舒心的一個冬天,有煤爐,有幹草,根本不擔心挨凍,四五萬人口,為感激他們的女王,對李錦兒下達的王令都堅決執行。五個城市裏,一冬天就幹兩件事,學習漢字,學習漢語。

因為有上萬的漢人,這兩項並不難辦,何況是集體學習。當班傑帶著護衛離開青海城的時候,在察爾汗之內很難再聽到其他語言。

一冬天時間,有一樣卻沒斷了,那就是頂風冒雪前來的人,他們都是過不下去來投靠察爾汗的。

對此,李錦兒是來者不拒,全部接收。她最缺的是什麼?就是人。此時全天下也沒有多少人口,西海這裏平均每平方公裏之內連半個人都不到,幾萬平方公裏,人口全加起來也不過幾千人。

察爾汗用一年多時間,聚集了四五萬人口已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人口就是生命力,就是實力,比錢更重要,沒有人說什麼都沒用。

班傑的出使隊伍共有一百多人,通過雪地、冰板進入甘州,向秦州出發。對於這樣的使者團,大唐最好的一麵體現出來,給予非常好的接待。何況,西海女王本身原來就是甘州的人,其他的使者團大部分是他們自己的服裝和語言,但察爾汗使者團是漢服,漢語,自然親切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