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臉上實在掛不住了:“住口,朕是皇上,難道我沒有處理一個臣子的權力嗎?不必多言,來人,皇後身體不適,不要離開甘露殿。”李世民把長孫無垢禁足了。他氣呼呼的離開了甘露殿,回到禦書房,說道:“去派人把袁天罡找來。”
內侍出去,很快的時間回來:“皇上,大內侍衛把袁道長帶走了。”
李世民吃了一驚,他想問問袁天罡算的到底準不準。可大內侍衛好快的手,竟然把他抓到後宮了。盛怒之下的長孫無垢絕對會殺了他,又連忙趕回甘露殿,看到被綁起來的袁天罡跪在地上,一臉的平靜。
李世民進來,袁天罡好像沒看見一樣,繼續說道:“皇後,我隻是和皇上說我看不透李彥,並沒說他要造反,卦象顯示,大唐易主應該是在女人身上。李彥並不是女人,我也和皇上說過,並不是李彥。但皇上為什麼不相信他,我也不知道。皇後如果不信,大可以殺了貧道。”
長孫無垢看看李世民:“這回你怎麼說?我明白了,李彥讓你嫉妒是吧?你在他麵前沒有麵子是不是?”
李世民無可奈何了,他也不能不承認,袁天罡的話隻是他的借口,內心確實是有些嫉妒李彥,哪一方麵都比自己強。李彥當初那一眼不過如此的目光,深深的印在李世民的心裏。他想做的更好,想證明自己比李彥強,可是一次又一次被打擊。
朝堂上,李彥指出他的毛病,同時又指出補救的方法,讓李世民心頭殺機大盛,但他不能去做。
可是想到暗影的調查和天下傳言,再結合李彥的表現,李世民不能再容忍。可也隻能以其他借口把李彥流放嶺南,讓他自生自滅。那是惡劣環境,煙瘴酷熱之地,和殺李彥沒區別。
但沒想到李麗質跟著,惹惱了長孫無垢,袁天罡臨死還是堅持易主之說,讓李世民掌控天下的信心動搖,他感到恐慌。
有些氣極敗壞的說道:“嫉妒怎麼樣,朕是皇帝,擁有四海,我就是要殺他又怎麼樣?為了維護皇權,為了李家江山,我不惜殺任何人。”
長孫無垢看著李世民那發瘋的表情,冷冷的說道:“來人,把袁道長放了。”
侍衛進來,給袁天罡鬆綁。長孫無垢說道:“袁道長請回吧,錯怪你了。”
袁天罡施禮後一言沒發,退了出去。李世民什麼也沒說,而是抬腳離開甘露殿。他再次回到禦書房,接連幾道聖旨發出去,朝臣並不知道為什麼,因為這些聖旨都是李彥在芙蓉殿裏的建議。
取消和高句麗的和親,給歸附的四夷酋長聖旨,讓他們完全執行大唐的條例,同時向河東,原東突厥的地方派出刺史,而那些突厥的官員全部降為副職。
一連好多天,朝廷一切風平浪靜,仿佛什麼也沒發生一樣,李世民恢複了以往的樣,他再沒有進甘露殿,但這些消息卻沒有外傳。
對於皇後失寵,等於被打入冷宮一樣,有多少人興奮,有多少人擔憂,就不得而知了。
李彥並不知道,他的船終於進入揚州,在中途船靠岸補充水和糧的時候,李彥發出了幾封信,再也沒有了動靜,每天就是和李麗質在船上觀看沿途兩岸風光。
船越往南走,天氣越暖和,北方已是接近冬天,但長江沿岸還是樹青草綠。年齡還很小,拋開心結的李麗質很高興,又恢複了往日的歡樂。
這是她除了去房州,第一次出遠門,頭幾天的水上不適應過去,已經沒事了,畢竟她是會遊泳的。如果不是人多,她真想下水遊一次大運河,寬闊無比,碧波蕩漾,沒有風的天,煙波浩渺,船行平穩,真的比坐車舒服多了。
李麗質不多想,但李彥除了陪她遊玩以外,更多的時間是一個人思考,心裏也在為長孫無垢擔心。
他不知道,讓自己弄得麵目全非的大唐,以後會是什麼樣。這一次自己離開長安,再也不會回去。
李世民確實算是一個難得的皇帝,可是,他的見識太少了,根本看不遠,雄才大略也是相對的,想讓中華崛起,大唐輝煌,把希望寄托在貞觀之治上是不行的。
有一點李彥也是放心的,他這樣離開,隻要自己不做出造反的舉動,李世民是不會危及到自己家人的,想殺的也隻是自己而已。所以他安心,隻是讓李麗質再也見不到母親,李彥心裏很愧疚。
可是,他能有什麼辦法呢?他不能去西海,不能去找錦兒,一旦李世民知道自己去了錦兒那裏,他會擔心而發兵攻打那裏。所以,李彥隻能自己想辦法。
當船進入揚州的時候,他終於有了自己的計劃。他決定先到揚州,在揚州準備一下,廣州那裏是自己的流放地。李世民沒說具體地點,正好,那是遠離中原,還是蠻荒之地,天高皇帝遠,正好實現自己的計劃。
李彥擔心長孫無垢的時候,並不知道外表柔弱 的長孫無垢其實是很倔強的,已和李世民鬧翻,等於被打進冷宮一樣。
帶著各種牽掛,李彥坐的船進入揚州港,停靠在碼頭上,以後就得走陸路,李彥和李麗質隨人流登上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