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落水皇後
太監把李彥直接帶到甘露殿,那李彥就知道,李世民在長孫無垢這裏。看來不是什麼朝中之事,如果是國事,李世民一般都是在禦書房,如果人太多,會在議政殿。
既然不是什麼國事,李彥也就很隨意的進來。果然兩口子也沒什麼忌諱,長孫無垢斜倚在床上,李世民坐在床邊,這樣的親密行為,恐怕也隻有李彥能看到,換一個人也不可能這樣。
見李彥進來施禮,李世民和長孫無垢都沒有動,還是原來的姿勢。李彥說一聲參見皇上、皇後,在李世民的免禮聲中站在了一邊。如果是以往,李彥早就自己坐下了,可是今天沒有坐下,而是很恭敬的站在一邊。
長孫無垢眼裏閃過一絲異樣,因為李彥連母後都沒叫,而是非常恭敬的樣子,完全是一個臣子的標準,這讓細心敏感的長孫無垢看出來,這一次李彥可不是簡單的不高興問題。
雖然李彥年紀不大,但表現出很大的度量,以前無論是流放,還是免官,還是被抓進監獄,李彥都能表示理解,也好像沒記恨過李世民,可這一次明顯不同。
李彥表現出來的不是憤怒,不是生氣,連最基本的激動都沒有,而是骨子裏透出來的是淡漠。這一種冷淡,一種距人千裏的隔閡,是心寒的表現。
對於李彥這樣的表現,長孫無垢能理解。李世民這樣對李彥,換作誰也不會不心寒。她一時無話可說,
明白李世民把李彥找來後宮,而不是禦書房和大殿上,那就是不想以公事角度談問題,也就沒有插言,想看看李世民怎麼說。
對於李彥的淡漠,李世民又怎麼會看不出來,這讓他心裏升起一絲憤怒。當皇上時間越長,李世民越是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忤逆,所以雖然明白李彥不滿意在哪,但還是心裏有怒氣。沉吟一下,說道:“南越和韃靼以及周邊的自主地區,都紛紛來朝,請求歸附,朕已連擴展十幾個州府,各國番使也來長安朝貢,你有什麼看法?”
李彥恭敬的說道:“皇上,威震四夷,番幫進貢朝賀,臣恭喜皇上。”
李世民還真不習慣李彥這樣說話,這讓他一下火了:“這些馬屁之詞,最好別跟我說,朕聽的多了,不想在你嘴裏聽到。”
“是,皇上確實是英明君主,不想聽獻媚奉承之詞,請恕罪。”李彥還是沒什麼表情的說道。
這一下李世民火了:“李彥,你身為臣子,當有為臣的覺悟,難道就這樣對朕嗎?”
李彥要說心裏沒火,那是不可能的,李世民的話也激怒了他:“皇上,臣一直慎守本份,雖不敢說有功於大唐,但皇上交待的事,臣也都尊照辦理了。不知臣什麼地方不守臣子的本份了?如果皇上說出來,臣會改正,如果皇上想治罪,臣也會認罪。”
“你……”李世民差點沒氣死過去。李彥確實沒有任何地方不對,李世民的一切是來源於擔心,並不是李彥有什麼地方做錯了。他還真說不出來,壓住怒火說道:“朕知道你不滿意,不讓你去西域找錦兒,但你為什麼不讓她回來?”
李彥看一眼李世民,明白了。這麼長時間,李世民就是不讓自己去,還說讓李彥自己做,李彥確實沒有提去西域,可是幾封信也從來沒有提讓錦兒回來,他的懷疑在這裏。所以說道:“錦兒長大了,她有自己的想法,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我是當哥哥的,也不能深管。她不回來,我也沒辦法,原來皇上懷疑在這裏,那我寫信讓她回來就可以了,但她聽不聽,我也不知道。她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女王,權力人人想要,所以我也不知道,她會不會聽我的,放棄到手的權力。”
李世民無話可說,李彥去西域的幾封信,確實李世民都看了,因為李彥的永寧公主府從上到下,全是百騎尉安排的人,李彥的一舉一動,李世民很清楚。兄妹通信都是想念之詞,李彥從沒有提讓錦兒回來,這是李世民懷疑的地方。李彥被自己限製不能去,但為什麼李錦兒也不回來呢?同時李彥也不說讓她回來。
聽了李彥的話,心裏一震,自己怎麼沒想到這點?現在李錦兒可是西域女王,已然立國,即使自己把李錦兒封王,有人家自己說了算好嗎?想到這,說道:“難道,她想和大唐為敵?”
李彥搖頭:“不知道,她是她,我是我,好像吐穀渾、西突厥和剛剛歸順的番邦各國也是自己的國家,他們也未必和大唐為敵,如果皇上懷疑,可以把我罷官削爵,發兵進攻西域征服李錦兒。”
李彥的話是不緊不慢,但是讓李世民根本不能反駁,如果把李彥罷官削爵,那恐怕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所以說道:“你是朕的駙馬,罷什麼官?削什麼爵?難道想和長樂和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