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兒一笑,她對這些問題已然不知道想多少遍了。對於此時的情況,深通儒家經典的李錦兒,並不比李彥差,有些地方可能還高出李彥。李彥的依仗也不過是對曆史走向的了解,和對一些較先進的理念更熟悉而已。
可是,十幾年時間,麵對自己的妹妹,李彥也是毫無保留,把自己能知道的傾囊相授,再加上何老夫子的教育,好幾年時間,錦兒和工部官員的接觸,所以在某一些方麵不會比李彥差。笑著說:“其實一開始我並沒有這樣打算,想回中原,隻是可憐這些人才答應他們幫助的。可是伏允一方麵答應歸附大唐,一方麵又向甘州、肅州等地進攻,和突厥沒什麼區別。那樣,我還不如聽從其他人意見,滅了他們,但前提是我必須得到大唐的支持。”
李秀寧不能擅自做主,這畢竟是國家大事,說道:“原則上,我同意,對抗伏允我也可以支持你,其他我不能管,需要上報皇上。”
錦兒一笑,說道:“隻要伏允不進攻我,你可以什麼都不幹,這是我們察爾汗部落自己的事。”
李秀寧點點頭:“那好吧,需要我的時候說話。”
錦兒沒再說什麼,李秀寧的騎士團也就選擇地方駐紮下來。這一次有了堅強的後盾,錦兒開始了自己的計劃。他沒有再移動地方,而是讓整個部落的人開始在格爾木修建城池。這裏將成為察爾汗的都城,對手下的人開始進行改變。
對於漢人這一套,吐穀渾的人並不陌生,因為伏允也是這麼辦的。但有一點和伏允不一樣,那就是錦兒更注重城池修建和土地開墾,這是農耕文明,結城而居,走李彥教給她的工業化和農業化道路。遊牧經濟受草原資源限製,太脆弱,不能抵抗風險,有一點天災就會垮掉。
這一放開手腳,看得出來,錦兒這十多年真不是白學習的。原來上麵有李彥,錦兒又很聽哥哥的,所以,她的才華被淹沒。儒家思想和漢人的習俗也製約了錦兒發揮,再說,麵對一大批四五十歲的官員,錦兒並不能放開手腳。
可是,如今在察爾汗,她自己說了算,所以也就什麼顧忌都沒有。
巴楞被錦兒任命為察爾汗大將軍,領導所有的軍隊。這一點上,她借鑒了大唐的府兵製,建立起一支一千多人的軍隊,開始四處征討,以察爾汗為中心,周圍地區的小部落不斷被吞並。麵對上千軍隊,根本不可能進行反抗。
奇怪的是伏允沒有了動靜,是不是有什麼陰謀?還是不想管這些,誰也說不清楚。錦兒一麵回想哥哥教她的東西,一麵對自己手下的結構進行改動,長老們成立了長老團。
他們擔任所有政務處理,沒有什麼重大的事情,根本不用開會,錦兒隻是發出自己的命令。細節怎麼辦,長老團研究。
短短時間,周圍不下幾十個大小部落被征服,最讓他們奇怪的是,被征服的部落全都向格爾木遷移,可是周圍並沒有那麼多的草場,大批的牛羊、馬匹並不能養活。
幾次長老會議,最後確定格爾木定名為青海城。李錦兒為西海女王,以青海城為中心,周圍一百五十裏設立一個城,四麵就是四個小城,分別委派了四個城主,控製周圍的土地。
這種築城推進的辦法是李彥給李世民提出來的,用這種方法向西北擴展,逐步控製大漠草原,這個方法首先被錦兒用上。
可是,一個多月時間過去了,李彥還是沒有消息。錦兒也著急,她有好多地方想問哥哥,自己該怎麼辦。但劉洪回長安後再也沒有消息,李彥也沒來,錦兒也不知道為什麼。但這裏夏季時間很短,所以,錦兒不能停。
最後,李秀寧也不能看著,把單鷹的第二營留下,她帶領騎士團返回甘州,因為那麵道路也開工了。
幾次商量的結果,錦兒決定修一條格爾木到甘州的道路,和甘州通長安的道路連接,這樣才能把這裏的東西運出去。
通過對周邊的控製,青海城裏出現了最大的幾個工廠,一個是毛線廠,終於不再用手撚,而是用紡車進行紡線,而編織廠也隨後成立,毛衣、毛褲、毛襪子、毛線帽、手套開始向周邊銷售。
這些東西帶動的就是幾個市場形成,最遠的地方連瓜州和沙州、吐蕃的羊毛也向這裏聚集,再把這裏生產的東西返銷回去。
錦兒很忙,因為這可不是中原,會這些的人很少,什麼都得她來安排。那些長老隻能是執行,整個吐穀渾控製的地方,漢人本就不多,他們都在向青海城這裏聚集。大批的牧民轉化為工人,不再從事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