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有些得意,看來發動政治運動就是好使,階級鬥爭一抓就靈。
李世民下完召書,問道:“俊青,你說的事怎麼樣了?群臣還等著呢?”
李彥拿出自己寫的東西說道:“皇上太多了,你慢慢看吧。”
李世民一看,也嚇一跳,厚厚一遝子,這得多少意見?但他看到前麵有一個總綱,就說道:“那好吧,朕就念一下,然後交由三省台司研究。”
李世民把李彥寫的總綱一念,下麵鴉雀無聲,這些事情他們從來沒聽說過。李世民說道:“李彥,你解釋一下,這個國旗是什麼意思?”
李彥說道:“皇上,一個國家想永遠屹立不倒,它必須有一些標致性的東西,比如大唐隻有一個國號是標致,但其他什麼也沒有,即使有一些也很繁瑣,普通百姓並不明白。所以,皇上應該確定一麵旗幟為大唐的國旗,隻要這麵旗幟飄揚的地方,就是大唐的領土,無論這裏是誰駐,但隻要這麵旗不倒,那裏就是大唐。而老百姓看到這麵旗的時候,也知道他們就是大唐的臣民,這個不會因為皇帝換人了而換,哪怕有一天什麼都變了,這也是大唐的標致。軍隊、官員、百姓他們都要維護這麵旗,因為那是國家象征。敢打出其他的旗,那就是造反,是所有人剿滅的對象。”
李世民點頭:“好想法,但用什麼樣的呢?”
李彥說道:“這我可不知道,因為這是全天下人的事,皇上可以向天下人發出征集令 ,要有代表意義,最後由皇上確定。這麼做也能讓天下百姓認可,因為他們也是製作國旗的一員,不分貧賤,不論出身,誰都有權力進獻設計,本身這件事就能凝聚人心,誰的圖案被采納了,可以給重賞。”
李世民點頭:“那國歌和國徽是不是一個意思?”
李彥點頭說道:“是的,這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帶表所有民族。國家不等於民族,突厥吐穀渾、吐蕃他們都可以是大唐的,隻是民族不同,但國家是一樣的。”
李世民點頭:“這件事,朕同意了,交由三省議定後執行。”
“這樣研究,朕明白了,其他事情也交下去,由他們研究詳細的方法,共同處理。”
李彥說道:“皇上英明,臣的事完成了。”
李世民並不認為這些能有什麼作用,但也沒什麼壞處,也就同意辦理。
但是幾天後,他就發現這麼作的巨大作用,因為三省不得不抽調官員專門負責這件事,根據百騎尉報告,連市井之徒也研究國旗什麼樣的。京城周圍各州府上報的圖案已然成車拉。
老百姓哪有參加國家大事的機會,熱情那是比天高,很多思想狹隘的圖案很快被淘汰。這是國家,不是家族,不是世家,代表一小股勢力的根本不行,必須是代表全天下的。
就連李世民也拿著一些圖案回後宮和皇後商量,但是誰都蒙了,因為太多了,覺得哪個都不好,弄得大家愁眉苦臉的。這樣的情況下,哪還有人去關心前線李靖幹了些什麼,殺了多少突厥人。
這恐怕是大唐朝當前最熱門的話題,連臨近的春節都沒有這個氣氛。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各地出現了空前的團結,大家都在以自己是唐人而自豪,這是讓李世民最高興的。
最先確定下來的是貞觀紀遠,既然我們承認是炎黃子孫,是華夏民族,那麼就確定為華夏曆,從武德元年開始,確定為華夏曆元年,這一年之前稱為華夏曆前多少年。這個時間被確定為永世紀年。
李世民立即向各國發出命令,以後都把這個作為時間,各國向大唐進貢上表,不許使用本國年號,全部使用華夏紀年,為了方便就叫唐曆多少多少年。如果不使用這個年號,番屬國都會被定為反叛大唐,將給於懲處。
對於有多少人執行,李世民不知道,但他相信李彥的話,那就是會讓他們慢慢接受。因為不接受,那就意味著背叛大唐,可能不承認他們番屬國的地位,也就可以出兵消滅他們。不過接受這些需要時間。
人們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李彥也很忙,這些都是他出的主意,當然不明白的都是來問他,不知不覺的時間,天氣開始轉暖了。
李彥看到園子裏泛綠的樹枝,對李麗質說道:“看來你又得進宮住一段時間了。”
李麗質拉著李彥的手:“你要去甘州嗎?”
李彥點點頭:“天氣暖和,我要去找錦兒。”
麗質猶豫半天說道:“你確定錦兒沒事嗎?”
李彥點點頭:“沒事,我相信錦兒活著,因為她是我李彥的妹妹。”
李麗質問道:“如果是我,你會不會這樣?”
李彥笑了,用手刮一下她的小鼻子:“如果是你,我可能這一個冬天也不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