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搖頭:“不知道,我要是知道 我直接就殺人了。”
長孫無忌搖頭:“俊青,我真不知道你的腦袋怎麼長的,怎麼這麼了解他們,知道這樣就能嚇住他們。”
李彥說道:“很簡單,中國幾千年,文人都這德性,一麵滿嘴仁義道德,其實心裏比誰都陰暗,又想自標清高,又想抬高地位,但又自私的想不承擔責任。這些人不是想幫著突厥,但他們行為確在幫著他們。很多人都是被這種思想毒害的,就像那些世家一樣。他們維護的不是大唐利益,維護的是自己家族利益。這些朝臣也是一樣,他們爭論這些,是為了他們自己標新立異,顯示仁德,並不是真正為國家考慮,隻要威脅到他們個人的時候,什麼仁義道德,什麼仁善都可以拋開,剛才就是證明。”
李彥的話讓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連連點頭。他們之所以這樣,是一心維護李世民,是維護皇家。李世民說道:“那你就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嗎?”
李彥說道:“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我的座右銘,功過自己有後人評,了確心頭事,哪管身後名。”
“好”李世民也站起來:“沒想到俊青有這思想,朕得謝謝你。”
房玄齡感歎說道:“難得啊,今天才知道永寧王是大才,這兩句說得太好了。皇上應該傳旨天下,讓更多人知道。”
幾個人激動一陣,李彥有些汗顏,自己哪有那麼高的思想境界,這也不過是學人家說話而已。林則徐大人對不起了,李彥很無恥的把這兩句話居為已有。
李世民說道:“俊青,朕雖然接受你的觀點,但是突厥是十幾個民族,人口幾百萬,是不可能殺光的,最後還得接受他們投降,朕想知道你有什麼辦法解決?”
李彥說道:“這個臣是想過,但還不成熟,當年秦能統一六國也是多民族,我想郡縣製是最好的辦法,中央集權,那些番邦就好比諸侯國,實力一強必然是有反心,想獨立。寧當雞頭不當鳳尾,都是這個想法。隻有讓他們意識到,這是他們的國家,是大唐的一份子,才不會再反叛。就像中原的州府,是不會反叛的。”
李世民點頭:“確實有道理,但那都是蠻荒之地,遠離長安,皇權根本不能管理,鞭長莫及啊?”
李彥也知道這個情況,後世有飛機,有火車,可以快速到達任何地方,中央的控製力度很強,所以可以管理幾百萬,上千萬的國土,但現在好像不行。偏遠的地方,一個政令傳達得幾個月時間,沒有自主權,什麼也辦不到。
想想說道:“皇上,隻有增加向心力,讓他們承認是大唐的人,無論他怎麼做,怎麼說都是大唐臣民,所以,即使他不聽朝廷的,但改變不了是大唐的身份。”
李世民奇怪的說道:“怎麼解決?”
李彥說道:“我記得國家不同於天下,朝代有更迭,但不能改變一件事,那就是民族,所以,不管朝代怎麼變化,但漢民族永遠是漢民族,這就是文化。漢字、漢語、儒家思想,這是漢族人的標誌。魏也好,晉也好,隋也罷,唐也是,朝代可以更換,但文化不可能更換。所以,文化不消亡,那天下永遠不會消亡,皇上隻要頒布法令,文字是唐文,語言為唐語,服飾為唐服,國教為儒教,這樣隻要我們控製的地區,就全力推行這些,久而久之什麼蠻夷和其他民族,他們都會成為大唐之民,那時再怎麼戰亂也不會分裂獨立。”
“善 大善”李世民有些激動。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也激動的站起來,論治理國家的能力,兩個人超過李彥太多,所以,這些言論當時就能理解,全都對李世民說道:“皇上,這太好了,真是好辦法。”
房玄齡說道:”皇上,臣建議調永寧王進中書省,這可是千秋功業。”
長孫無忌也說道:“臣附議。”
李彥連忙說道:“房相,別害我了,出出主意還行,真正幹,還得你們。我可不想天天上朝,被這些事物伴住。”
李世民沒有表態,而是陷入思考,不知道想些什麼,好長時間停止沉思說道:“你們說給他個什麼職務好呢?”
李彥可不想被事務纏身,連忙說道:“皇上,我給你當秘書吧?”
李世民一聽,心裏震動一下但還是說道:“那也行,你出任秘書監,太史令。”
李彥嚇一跳,太史令的職位不高,品級很低,但管理的東西確很雜,權利不小。連忙說道:“皇上,我說的是秘書!不是秘書監。”
李世民奇怪的問道:“秘書?那是什麼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