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6章 爭鋒(一)(2 / 3)

李彥安心,第二天一早,在威遠鏢行的人起來收拾東西,準備出發的時候,李彥已出去買了一匹馬,在去敦煌的路上等著了。當他看到鏢行的車隊時候,打馬向敦煌縣衝去。

他進入敦煌縣一打聽,至善禪師竟然有很多人認識,根本不難找。在敦煌城西北的三十多裏鳴沙山,大泉河穀彌勒佛寺,那裏就是最有名的莫高窟。

發生的一切,都和佛教有關,所以,李彥更是憤恨。對於敦煌莫高窟的藝術價值,李彥也承認,但不能不說是勞民傷財的一項活動。不影響國計民生,不阻礙社會發展,藝術也是高尚、高雅的。但是,窮奢極侈的耗費民脂民膏,去搞什麼佛像,那就絕對不應該。讀了不少書的李彥知道,中國曆史的幾次朝代更迭,天下大亂都和崇尚佛教有關,有的書中提到 “佞佛”是國家敗亡的象征。

縱觀曆史,佛教的興起都是太平盛世的時候,這證明佛教是花錢享受,禍害國民的一個宗教,強大的蒙元,興盛的大唐,滅亡都和佞佛有關。

再看看西藏,看看印度,崇尚佛教的國家,哪有一個強大的,就是有這種認識和思想,所以,李彥從心裏排斥佛教,不許家裏人信佛和去寺廟上香。

這一次錦兒被挾持,又是和佛教有關。越是了解,李彥的殺機越重。本來蝗蟲災害時就積攢的怒火,又一次被點燃。

他沒有等威遠鏢局的人,而是打馬直接趕往莫高窟,他要先找到這個至善禪師,看看他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動用這麼大力量,在這裏耗費錢財,修建寺廟,大搞什麼佛像和洞窟。這不是小錢能辦到的,根據李彥從城裏了解,這些在修建的石窟,修建的佛像,各種工匠不下幾千人,他們的錢哪來的?

李彥的馬衝進河穀的時候,場麵讓他吃驚,斷崖峭壁上用繩子吊著上百人。他們在進行高空作業,開挖山體石壁。各處運來的木材在修建壁寺,工作的人確實有上千人。

場麵可算是恢宏熱鬧,而那個中心地點,正在塑一尊大佛。此時,已然成形,有很多人在給他進行彩繪。

李彥牽著馬,看著這個比自己修建高速路還熱鬧的場麵有些發呆。他攔住一個好像是工頭的人,說道:“師父,打聽一下,至善禪師在什麼地方?”

這個人看了李彥一身不俗的打扮,背後還背著劍,就指著遠處的一個寺廟群說:“那是彌勒寺,至善禪師就在那裏。”

李彥牽著馬,向這個寺廟走去。門口的知客僧見到李彥,雙手合十:“施主可是上香?”

李彥說道:“本人仰慕至善禪師大名,特來相見求證佛法。”

知客僧連忙施禮:“原來施主是信佛之人,可惜,至善禪師不在。”

李彥問道:“他去往何處?什麼時候回來?”

知客僧說道:“不清楚,至善大師雲遊天下,有時幾個月不回來,小僧不知。”

李彥指著遠處的工地,說道:“至善大師不在,那邊工地何人負責?”

知客僧奇怪的看一眼李彥,說道:“是由至善師父的弟子明光負責,如果是修建的事,由關重施主負責。”

李彥想見見這個明光,但是想想,還是不要驚動他們。因為自己的目的是先找到錦兒,然後再查他們。說道:“我一心向佛,想見禪師,求證佛法,請問這裏可有住的地方?”

知客僧就是迎賓員,負責接待來朝香禮佛的人。見李彥穿戴還不錯,當然不知道李彥能給多少香油錢,也就說道:“我去問寺監。”

他進去了,一會兒就出來說道:“施主,寺監同意,請去客舍休息,我先領你參拜佛主吧。”

李彥可不知道這就是要錢。他說自己信佛,仰慕至善禪師,又是一身這樣打扮,那一定是很有錢的人,所以知客僧提出他先去參拜佛主。

可惜心中根本沒有佛影子的李彥,錢早就花的差不多了,哪有錢給他們。再說,他也沒想給。跟著知客僧來到大殿,心下了然,大殿上供奉的果然是彌勒佛。

李彥一時有些發呆,根本沒有下拜,那個僧人遞過來香燭,李彥也是應付的拜一拜,轉身就要離開。突然從後麵出來一個和尚,能有四五十歲,方麵大耳,有些肥胖:“施主請留步,我看你並非信佛之人,前來彌勒寺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