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2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三)(2 / 3)

李彥一笑:“我越是武職”。

鞏凡笑了,他們有些忘了,李彥也是武將。

金吾衛參與監考,也是沒有過的現象。李彥不得不請示李世民動用軍隊。因為人數實在是太多了,無論哪個機構都沒有這麼多人。曲江書院是左金吾衛,國子監太學是右金吾衛,東校場是左右衛衛的士兵。

考房前麵不遠一個士兵,這一次科考隻是軍隊就動用好幾千人,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讓天下歎服。

對於李世民的決定,李彥一開始並不同意,李彥同意少數民族參加,但不同意其他國家的人參與。

可李世民的想法讓李彥不知道是佩服還是鄙視,李世民認為天下本一家,他是他們的父母,漢人是他的兒女,夷戎也是。大唐應該包容天下,教導萬民,並不是指漢人。

李世民的心胸讓李彥折服,最後堅持隻是不許東瀛扶桑的人參加,其他的人也就不再堅持。李世民也弄不明白,為什麼李彥非常恨那個遙遠海外的島國。根據他的使者說,那隻是一個彈丸之地,還沒開化的野蠻之地,戰亂不斷。為什麼李彥恨他們?誰也搞不懂。

李世民有些奇怪的看出來,李彥好像有些怕他們,學習上所有帶技術性的一概不讓他們學。曲江書院連突厥、吐蕃和高句麗的人都沒有,但李彥不排斥南越的人,這是為什麼?搞不懂的李世民也就不再和李彥爭論,同意東瀛的人不參加,其他的人可以參加。

這樣一來,參考的人中有好幾百不是漢人,竟然還有十幾個西域胡人。他們被要求必須使用漢文,其他文字一概不行。

對李彥的狹隘思想,連房玄齡這個一直支持李彥的人也不再支持他,可李彥又不能明說。但無論如何,他就是不讓現在的東瀛扶桑,也就是後來的日本參加。

誰也不知道李彥怎麼想的,其實他想的是有一天自己帶領船隊把那個地方滅了,把那裏變成大唐的版圖。不過李彥知道,那很困難,自己必須有能力建海軍,發展造船業以後才能實現。

對於李彥的一些奇怪作法,大臣們已見怪不怪,不過他這一次提出預備官員,開發蠻荒之地,增加錄取人員數量,再也沒人說李彥沒有治國才能。

一連七天時間,李彥的馬車不斷出現在三個考場,他終於見識到這個時候科考的不容易。

有些地處偏遠的地方,在接到通知的時候就動身了,半年時間才到達長安。那些家裏條件不好的,能到達已是不錯了,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難怪一旦考上會那麼高興,就這份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哪像後世那麼容易,飛機、汽車、火車、輪船,可以幾個小時到達千裏之外。

這時候,大部分地區沒有人煙,野獸遍地,有多少人死在進京趕考的路上都不知道。可李彥卻真的拿不出什麼辦法改變這點,他隻能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改變大唐的交通狀況。可是,隻有幾千萬人口,卻有一千多萬平方公裏的國土。

李彥真的明白為什麼長孫無垢讓李世民放出宮女,說是為大唐增加人口。為什麼男人娶很多媳婦,戰亂和災害讓人的壽命很短,醫療條件和生活條件差,出生死亡率很高。所以才會出現女孩十二三歲結婚,十四五歲就生孩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男人在戰爭和災害中死亡率遠遠高於女人,大唐是男人少女人多,這恐怕是形成一夫多妻製的原因吧?

隨著時間李彥對時代特點有了深刻的認識,他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在減退,所以能主動為李世民提供更加可行的方法。這也是朝臣逐步接受李彥的原因,李彥正一步步與這個時代相溶。但他改變這個時代,推動它發展的念頭不但沒有減少,更加急切。

最大的變化是李彥不再隻想著給自己掙錢,而是把天下的事看做自己的事。心胸眼界格局的上升,也必然使他的思想境界發生變化。不知不覺間,李彥身上的王者氣勢也在增加。其實他不明白,原來自己是公主,現在也是,可這時候恭敬他的人越來越多,敢恥笑他的人越來越少。這些李彥自己隻是感覺不到而已。

有時關上門,他也為自己以前的膚淺感到好笑,隻想掙錢,過一個少爺一樣的生活,那樣一個自私的人,又怎麼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喜歡。思想轉變,促使他這一次發現問題,能主動進宮找李世民提出自己想法。

李彥在一點點改變這個社會,這個社會也一點點的改變他。他想發明電,發明汽車,想造飛機大炮的念頭在減少,隻想腳踏實地一點點向前走,從基礎上推進社會發展。並不想像那些穿越小說裏說的那樣,幾十年甚至幾年時間,什麼都有了,就差有導彈飛機了,那根本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