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說不出埋怨李彥,給他便宜行事權力,現在也不能責怪。另外李彥這樣做畢竟對大唐有好處。還是杜如晦反應快,說大唐進兵是收複懷遠,消滅隋朝殘餘勢力。
可比利諾啜提出,既然是消滅殘隋,就應該把抓到的突厥人還給他們,唐軍退出賀蘭山以及懷遠地區,把那裏還給突厥。
朝堂上以溫彥博為代表的一些人同意這個提議。李世民不想把到手的地方吐出去,本來唐軍是守不住黃河西岸的,可騎士團在突厥腹地活動,博納金在後麵追,根本無力進攻懷遠。李書同又向懷遠增加兩千兵力,加上當地軍隊,在懷遠地區唐軍已經有八千多人。
李世民傳旨懷遠設立懷州,派關寧啟出任懷州刺史。姬康升為振威將軍,指揮懷州兵馬。
已經基本穩定的懷州,李世民怎麼舍得退出去。何況占領懷州之後,已經越過黃河,隨時可以向突厥進攻,那是前沿陣地。
李彥大肆掠奪,授人以柄,讓突厥抓到理由,特別是得到朝臣支持,李世民一時不好回答。隻好說要研究一下,讓比利諾啜先等著。
散朝後把這些重臣叫到禦書房,就是想研究一下,怎麼答複突厥。可是一張嘴,溫彥博還是這個主張。李世民也有些張不開嘴,雖然知道李彥這樣幹很好,可麵子上過不去。他一個皇上,畢竟不能說搶劫好,可以發財。
蕭瑀對李彥是十分不滿,因為李彥蕭後不滿自己,李彥也根本不拿自己當回事。楊吉兒出事,李彥好像怪罪到自己頭上一樣。
但他聖眷正隆,蕭瑀也不能說什麼。聽到溫彥博的話說道:“皇上,溫侍郎的話很有道理,皇上即位之初就說以誠信治天下,善待天下人。突厥是大唐盟友,這樣有違誠信,如何能讓四夷臣服。削弱朝廷威信,要是吐蕃,回紇高句麗都對大唐心生畏懼,恐怕不是好事。”
陳明德說道:“皇上,臣以為也是一樣,李彥一貫標新立異,不守禮教,沒有規矩。這一次要是突厥大舉進攻,使國家陷入戰亂,必然是刀兵戰火,和皇上的安定天下,與民生息背道而馳。臣認為不是召回他的事情,應該給與處罰。”
房玄齡很是不滿的說:“陳大人,李彥有皇上授權便宜行事,即使做法有些欠妥,但也不應該處罰。他畢竟得到的錢財都歸朝廷所有,何罪之有?”
竇蓮也說道:“永寧公主一心為國,征戰沙場,給朝廷弄來資金,才能安撫災區,應該嘉獎才對。”
諫議大夫魏征說道:“皇上,永寧確實有功,但是殺戮太重,也有損天朝聲譽。我建議還是召他回京,免去他的兵權,安排其他職務為宜。”
李世民也無話可說,畢竟李彥的做法過火了,遭到所有人反對。即使不同意治他罪,但也都同意召回他。其實李世民想滅掉突厥的,所以他才給李彥權力,也讓李靖、李績、程知節和尉遲恭協助他。
李彥的軍隊整編計劃很好,李靖都說符合軍事作戰特點。他把部隊調往定襄,自己帶領騎士團去靈州,李世民以為李彥是惦記楊吉兒。根據百騎尉和暗影報告,李世民沒有阻止,讓李彥見識一下,也會死心。
可沒想到他以五百騎士團竟然收複懷遠,讓楊政道和蕭後投降,這可不錯。感到李彥這樣做雖然過分,可好處太多了,很是不情願的不想召回李彥。趙坤進來:“皇上,林魁報告。”
李世民接過林魁的報告看一遍,放下奏章說道:“傳旨,李彥立即回京。任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李績為雲中道行軍總管。李叔良為靈州道行軍總管,李道宗為山南道行軍總管,嚴守邊關。”
眾人不知道林魁報告的是什麼,皇上有些緊張,竟然毫不猶豫下令召回李彥,同時任命四個總管,一副防守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