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逛街(一)
西市的大街上,李彥、吉兒和錦兒三個人,很悠閑的走在大街上。李彥難得出來逛街,他是男人,沒有那個習慣。李彥逛街,基本都是他做市場調查。
大唐建立已經七年,天下平定也有兩年時間,長安已經開始逐漸繁華起來,人口在增加。其實李彥不知道,在他的帶動下,長安市場要比原曆史中繁榮不少。隻是李彥不知道原來什麼樣,也就沒什麼感覺。
今天是楊吉兒說的,她身子越來越不方便,恐怕過一段時間哪也不能去了。正好錦兒完成玻璃實驗,隻要以後有石英石,就可以大量生產,也感到很輕鬆,都說想上街逛逛。
可能上街購物,是女人的專利,不管哪個時代都一樣。李彥不敢想像,明清時期,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不是讓經濟緩慢不少。消費被減低是一定的,因為女人才是最大的經濟消費群體。
一個是自己妻子,一個是寵愛的妹妹,李彥這個大唐好男人,隻好陪著出來逛街。享受一下後世陪女友逛街的感覺。三個人把馬車停在停車場,讓李濤看著。三個人安步當車,沿著西市街道慢慢的走。
當看到兩個人帶他來的地方,李彥搖頭。看來自己說的沒錯,女兒永遠是女人,不管楊吉兒出身多麼高貴,錦兒多麼有才學,被李彥灌輸多少現代思想,可本質還是一樣的。
西市是雙道縱橫,被隔成九個區域,是一個井字形。西市有小一點的兩個裏坊大小,也就是說三四平方公裏的麵積,想當的不小。每個方塊四周都是臨街的店鋪。占地麵積也不小。
此時已經有百分之五十的進駐率,那就是基本一半以上的地方有店鋪和市場攤位。長安的普通人大部分都集中到這裏買東西。
關於買東西一詞,後世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中國五行之說,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當然買的是木和金。水火無情,沒看有誰去買南北,購買貨物當然是買東西。
另一個說法就是,唐朝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一個朝代,很多習俗和製度都是這時候形成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可以說影響世界。而東市,西市是長安最大的商業中心,要買物品當然去東西市,也就出來買東西這一個名詞。
李彥相信還是後者占主要成份,第一種說法隻是後來人的強牽附會。李彥說女人本質,就是錦兒和吉兒來的地方是賣珠寶首飾和胭脂傅粉的地方,也有一些服裝店鋪。
像後世那種大型服裝商場還沒有,基本都是小裁縫鋪。前麵是店鋪,後麵是加工的地方。也有些刺繡坊。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樣式,然後量體裁衣,私人定製。
不過這時候女人大部分都會女紅,也算是女人的必修課。家裏的衣服基本都是自己做,所以布匹商鋪要熱鬧的多,成衣店反倒不是很熱鬧。
其實李彥家裏什麼都不缺,也有很多東西自己能做。可購物是一種享受,特別是對李彥這樣不缺錢的人。後世那些高級場所,不是李彥能隨便進去的。一動就是上千上萬的東西,不是李彥買得起的,他也是市場地攤的光顧者。不過他是男的,不注意這些而已。
今天陪著兩個美女,一個是媳婦,一個是妹妹,李彥也享受一次有錢人的感覺,看得也很起勁。當然這時候還是有好處的,不用擔心大包小包拎著。隻要你付上錢,告訴地址,就可以給你送家去。如此輕鬆,購物當然是很愜意的一件事。做買賣的都是眼尖之人,李彥三人一看就是高貴的人,就錦兒和楊吉兒的長相,也讓人不敢小瞧。
一般的老板都很奇怪,這樣有身份的人,基本都是在東市買東西,那裏都是高檔貨,很少有來西市買東西的。不過這裏要比東市繁華熱鬧,所以偶爾也有光顧的,也就殷勤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