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蓮站出來說道:“皇上,既然設立分校,可戶部沒有這份預算,我看李將軍也很有治國之能,不如讓他進戶部任職,也能解決戶部緊張的問題。”
這是李彥去司農寺時候的提議。因為李彥逃跑,也就不了了之,沒想到竇蓮這時候提出來。他一說,蕭瑀,陳樹達和工部尚書宇文越立即站出來:“臣等附議。”
李世民打算讓李彥當國子監少監。可竇蓮插一腳,他想起那個夭折的高速路,立即躬身說道:“兒臣附議,認為可行。
李世民這樣說,那些傾向李世民的都表示附議。李淵本來不想同意,他也不傻,可也不能否決所有人的意見,再說李彥曾經是自己任命的司農寺少卿。
李淵剛要說話,孔穎達也不笨,他立即知道這些人都是看上李彥掙錢的能耐。國子監哪有錢,清水衙門,上戶部要錢比登天都難,趕緊說道:“皇上,李彥修建一個書院。理應重賞。再說曲江書院還沒有人管理,臣以為任命李彥為國子監少監最為合適。“
竇蓮可不在乎孔穎達,立即說道:“孔祭酒,李彥是軍人,他怎麼能當國子監少監?你是看上李彥的錢吧?”
孔穎達也不示弱:“哪有什麼?難道你不是嗎?讀書做學問是什麼事?聖人雲……”
一看又要拽文,那可是引經據典沒完沒了,誰都害怕。可偏偏有不開事的,兵部尚書屈突通站出來:“你們既然知道李彥是軍職,還爭什麼?他現在還是遊騎將軍,任職也應該回兵部。”
趙慈良立即說道:“臣附議,李彥是軍職精於打仗,而且一直出任長史,臣認為應該回兵部任職。”
又亂套了,錢是好東西,各部門都看中李彥掙錢的能耐。這一來李世民也不好說了,自己是尚書令,管理政務。這是六部之爭,他不好說怎麼辦。
李建成有些傻眼,他的一幹手下能上朝的也不多。上一次自己還能參言,可這一次不管是哪個地方,都是六部之內,都是李世民手下。
雖說李彥是武將,直接上報天策將軍府正常,可李建成也知道,李彥這是倒向李世民。他不想讓李彥成為李世民手下,看看李彥的人緣,就不是好事。
一邊的裴寂看出門道:“皇上,臣以為李彥還是去國子監任職比較好,畢竟戶部拿不出錢,李彥可以相助一二。”
他這一說,蕭瑀和李綱也覺得對,他們不是太子一黨的,建立太學,推崇儒家文化,尊重禮教還是很重要的,也就站出來認為裴寂的對。
李建成也不希望李彥進六部,也就支持裴寂的意見。這一來李世民的六部不行了,因為戶部和兵部不和,導致爭不過國子監。
李淵這樣情況之下,也不能說不讓李彥當官,其實他更想讓李彥回司農寺。可這回不是這樣爭論的,司農寺卿這個笨蛋,也看不出來,要是插言一爭,李淵就能順水推舟的讓李彥官複原職回司農寺。可是沒辦法,隻好說道:“這樣吧。看來李彥確實有能力,不能埋沒人才,既然都舉薦李彥去國子監。李彥,朕封你為中大夫,出任國子監少監。協助孔祭酒處理國子監的事物,不許怠慢。大朝之日臨朝議政。”
李彥其實也願意進國子監,他又不是為了當官。那可是教育部,掌握著全國的學校和學生。自己這個三流大學畢業的人,能有一天出任教育部副部長,李彥心花怒放。
可一聽上朝,當時愣住了。他哪知道,中大夫已經是從四品官員,唐朝官製規定,四品就可以上朝。李彥是從四品下,也就隻有大朝日上朝,小朝就不用來了,這樣五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