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垢說道:“就是世民擔心皇上反悔,所以才要盡快離開。那你說怎麼辦?”
李彥也不知道,他的能力不是才學,是先知先覺的穿越優勢。後世他又不是政治家,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更多的能力體現在科技上。他能不斷的成功,讓很多人都認為李彥無所不能。其實李世民離開洛陽是最好的辦法,可是兩個後果李彥不願意看到,那就是中國又將分裂。統一的天下出現分裂局麵,突厥就會乘虛而入。不管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為了自身的安全,必將依仗突厥。
李彥不是政治家,但後世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東德西德,南北朝鮮,中國台灣。哪個不是外來勢力幹涉的,隻有不統一的國家才會被外族勢力侵入。
第二個問題就是李世民不會甘心得到半壁江山,可能會進行統一戰爭,那樣剛剛恢複平靜的天下,又會戰火燃起,這也是李彥不願意看到的。思考很長時間,李彥說道:“我不讚成秦王離開長安,既然避不開,就解決了他,避免出現戰亂。”
長孫無垢歎口氣:“兄弟相殘,得位不正,也難免有戰爭。再說世民一直下不了決心。”
李彥不知道曆史上是不是真的這樣,反正都說李世民被手下逼得起來殺太子。就說到:“無垢,還是讓秦王痛下決心吧,你知道覆巢之下無完卵,想過你和孩子嗎?想過天下大亂,刀兵再起嗎?我去不去洛陽不重要。”
長孫無垢知道李彥不想走,有些不高興的說道:“你不想幫我?”
李彥一笑:“秦王自己都沒有下決心,我怎麼幫?”
長孫無垢說道:“你那麼聰明,想個辦法讓世民同意不就行了。你還說秦王沒下決心,我看你也是在觀望吧?”
李彥心裏一驚,上當了,自己讓長孫無垢耍了。今天根本就不是來問自己去不去洛陽,是來試探自己,逼自己表決心的。要是自己左右逢源,可能李世民都不會放過自己。明白過來是明白過來,但是他沒想明白,李世民怎麼突然想到對付自己。
他不說話,看著一臉平靜的長孫無垢好半天,說道:“無垢,我拿你當知心朋友,可您竟然沒有和我說實話,算計我是不是?”
長孫無垢臉色一凝,她知道李彥看出來了。今天是她主動要求來的,就是不想李彥有什麼事,想勸勸他。
當知道李建成已經開始下手的時候,李世民不可能不反擊。李彥建立一個書院,影響這麼大,可李彥堅決不表明態度,還把自己手下的文士都弄到書院中。父皇一道聖旨,李建成成為未來的書院主人,這可是比自己的文學館強多了。
李彥這不是在幫著李建成嗎?當張公謹和李孝恭都提出來的時候,李世民不能不疑心。看著李世民猜疑不定的表情,張公謹知道李世民愛惜李彥之才。猶豫的話道:“秦王,李彥的心思實在難以猜透。如果他明著幫你,實際是傾向太子,我們可就被動了。”
李孝恭是眾多親王中唯一支持李世民奪嫡的人。其他人即使知道,也都是采取中立的態度,隻有李孝恭是明確表示支持。聽到張公謹的話說道:“我也這樣認為。李彥非常狡猾,看看他所做的一切,表麵上是兩不相幫,可實際上最後都是太子得到好處。河東鐵路,先是世家參與,維護他自己的關係和勢力,繼而退出。河東是齊王的地方,皇上不是又封齊王為河東大都督嗎?高速路上秦王沒有得到,他幹脆就不修建了。榮譽牌匾上交給秦王,可隨後還是落到太子手裏。出主意讓秦王成立文學館,可他又建立書院,眼看這個書院又要落到太子手裏,我看應該殺掉李彥。”
李孝恭和張公謹這些話深深震動李世民。確實,李彥做的這一切,嫌疑太大了。可能真是明麵上兩不相幫,實際上在給太子做準備。心裏湧起濃濃殺機,好半天搖頭說道:“李彥影響太大,此事需要謹慎。他既然幫助太子,就不可能不防備,也許在等著我們出手,好抓到我們把柄。讓我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