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得到李彥的交代,要是表現好了,以後做生意的時候就幫他一把,讓他兒子李俊蘭,好好讀書,將來去長安給他謀個一官半職的。
李泉就差給李彥跪下了。瞧瞧自己辦的事,看看李彥連八歲都不到。連連拍胸脯保證,對李福一定像親兄弟一樣。當著全村的麵,一口一個三弟,不知道還以為真是親兄弟呢。
村宴一直持續到快天黑,要不是冬天天冷,恐怕得來個篝火晚會什麼的。三天後李泉來通知,婚期按著李彥的意思,定在正月初八。那天是黃道吉日,宜於嫁娶。
認親宴席上,李泉宣布了這件事,當然是讓莊民大吃一驚,每個人心裏怎麼想的沒人知道。當然,吃著李家酒菜,都說好聽的,誇楊氏有福氣。
楊氏擔心的事情沒有出現,因為李彥告訴李泉,不要說自己和錦兒不去柳莊去長安。村民還以為李家三口加上兩個幹女兒都去柳莊,所以才把家產土地都給了李福。
在靈口村是最後一個春節了,大家都過得十分開心,也有些傷感,因為李家要走了。
一個春節,李彥仿佛有數不盡的錢一樣,不是李家過年,是全村過年,幾乎人人有禮物。
李彥別開生麵的舉行靈口村聯歡晚會,全村載歌載舞,歡慶一個新年。這個聯歡會在靈口村一直保持下去,這是李彥絕對想不到的。
初八那天,又是靈口村的大事。楊氏出嫁,竟然還是帶著兒女一起出嫁的。
柳靜秋按著娶正式妻子規格來娶楊氏,比一般家裏嫁閨女都有排場。也許是郭崇禮說的,洛南縣令張彤竟然送來賀禮。這是什麼麵子,縣令都來送禮,讓靈口村的人立即羨慕極了。
李泉已經嘴都快合不上了,因為主薄大人答應,下一屆靈口村村正非他莫屬。
靈口村通往長安和洛南的岔路上,接親的隊伍停在路邊,楊氏顧不得規矩,摟著李彥和錦兒就是哭。弄得錦兒哭花了小臉,她都想不和哥哥去了,可她舍不得那些沒有學會的知識。
弄得發誓再也不哭的李彥也落下眼淚。看看這樣沒完,對楊氏說道:“上車吧,想我們就去長安。”
柳靜秋也心裏不就是滋味,好像是自己拆散人家一樣,聽到李彥的話說道:“你放心,天一暖和我就和你母親去長安看你們。”
小翠和小琴也哭得稀裏嘩啦,連連保證會照顧好夫人,也會去長安看李彥,畢竟這段距離不遠。
接親的隊伍走遠了,李彥心裏空落落的。他以為離開楊氏,安排好她們,自己會感到輕鬆,可是心裏竟然這樣難受。
楊氏已經成為李彥真正的母親,她裝在李彥心裏,開始牽掛她。還有小翠,小琴,她們都是自己的親人。小翠改名李翠,小琴改名李琴。邱淑貞或許對父親失望了,堅持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李珍。
這樣李彥就有了四個姐妹,兩個兄弟。李琴最大,是大姐,李珍二姐,李翠三姐,李錦四妹。李泉的兒子李俊蘭大哥,李福的兒子李俊樂二哥,李彥最小。這一來李家的人終於多起來。
李彥看看身邊的李泉父子,李福父子說道:“伯父,三叔,二位哥哥,請回吧,我和錦兒也該上路了。有時間我就回來看你們。”
李蘭比李彥大不少,十七了,說道:“俊青,春季鄉試一結束,我就去長安找你。”
李樂也說:“我也是,春天幫我爹種完地就去找你。”
李豔點點頭:“好,我等你們。伯父,三叔,記住有機會就買土地,山林湖泊都行,缺錢就去長安找我。”
兩人點頭,他們已經習慣李彥這樣大人說話。在李彥麵前,他們更像孩子。那一百士兵跟著金正恩他們隨著送親的隊伍走了,李福不夠資格留士兵保護。李彥打發他們回落南找郭崇禮歸隊,李彥身邊還剩下三個人。
三匹馬一輛馬車,大小六個人向長安方向奔去。
李彥歸心似箭,和楊氏她們依依不舍,可是一旦分開,李彥立即想快點返回長安。自己說是幾天就回來,可這一走就是快兩個月。那麼大一個家,丟給兩個女孩子,還有那樣一個生意。
李彥給飛鳳的信裏麵捎帶了一封給盧德友的信,讓飛鳳轉交給盧德友,告訴他自己年後回去。
因為擔心,所以快馬加鞭趕奔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