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秀寧不同,見識不一般,還有修養和英氣,李彥很喜歡。可是知道自己現在太小了,隻能是尋找點心理安慰。發揮後世自己帶來的能耐,那是妙語連珠,不時的蹦出一兩個讓李秀寧也不明擺的詞,然後又給她們解釋。說是她們,因為有個小翠。
三個人一直談論很長時間,到晚上安排休息。李秀寧沒說為什麼上這裏,也沒說去什麼地方,隻是說周景是響馬,想劫持自己,才逃跑的。李彥看得出來,李秀寧不想說出身份,也就不再追問。一看李秀寧就是大戶人家出身。不想說李彥也不問。反正人家是要走的,自己也不能留人家。
李彥可沒有自卑的認為自己身份低微。後世的男人,什麼樣的女人不敢追求,隻是有些傲氣不想求那些白富美而已。麵前這個李秀寧就是典型的白富美,自己可不想去低三下四的追求。
說到底李彥還是因為年紀小,要不是年紀小,他都能借著救命之恩,讓人家以身相許。一連兩天時間,李彥不知道李秀寧為什麼不走,一開始不讓她走,是因為不能斷定周景是不是真的離開,當李四確定周圍沒人的時候,李秀寧卻再也不提走的事,李彥當然不能攆。
每天有李秀寧和小翠陪著,談天說地,當然很是愜意。雖然母親堅決不允許李彥進廚房,可吃慣了李彥指導做的飯之後,楊氏也隻好投降,同意進廚房指導王嫂做飯。
李秀寧第一次吃李彥家的飯,就大加讚賞。當然了,李彥顯示的天天告訴王嫂新的做法。山村裏沒什麼好吃的,也隻是一些普通飯菜,但花樣繁多。讓李秀寧都不想走了,擔心回家以後沒法吃飯。
李家莊已經習慣了這樣一個女孩子在這裏,也都不把她當外人,李秀寧見到楊氏也口稱嬸母。楊氏一開始不幹,她比李秀寧大不了幾歲,可是李秀寧堅持和李彥是朋友,楊氏也就不再堅持。
十幾天之後,李秀寧變成了李家莊的人,上下都稱呼她小娘子。不管李秀寧怎麼堅持,李彥堅決不叫她姐姐,弄得李秀寧不知道為什麼。她哪知道,李彥的心理年齡比她大多了,當然不想讓李秀寧把他當小孩。
雖然男女三歲不同床,六歲開始就要避嫌疑,可是這時剛剛隋末,還沒有明清時候那樣男女大防。再說李秀寧也和李彥相差的太多,對他沒正行得花花嘴也就不在意。
後來在楊氏和李秀寧嘴裏知道,這時候普通人的稱呼是名字後邊加一個郎字,像李彥這樣,就稱呼彥郎。熟悉的人,關係不錯的,居家稱呼也就有是排行後麵加個郎字。就是因為這個,李彥是家裏的老大,李秀寧才稱呼他大郎。而李秀寧家裏行三,一般人就叫她三娘。男的稱郎,女的稱娘。
有著陰暗心裏的李彥,開始叫李秀寧娘子,李字沒有了,小字也不說,就叫娘子。在李彥的嘴裏,這可是後世對媳婦的稱呼。可李秀寧不知道,也就不介意。按著李彥的要求,李秀寧稱呼他郎君,每天弄得李彥美滋滋的。
轉眼過去一個月時間,快過年了。李彥高興的跑過來:“娘子,今天張羅年貨,你去不去縣城。一起去怎麼樣?”
李秀寧臉上有些沒落:“郎君,我要回家了,我已經出來一個月了。”
李彥心裏有些失望,他知道李秀寧早晚是要走的,可他刻意不去想這些。盡管心裏有準備,還是感到有些傷心失落。好半天點點頭說道:“什麼時候走?”
李秀寧以為小孩心性的李彥,一定會出言不讓自己走,可李彥盡管心裏傷感,卻沒有挽留,隻是問自己什麼時候走。臉上也有些不忍,她覺得這是自己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個月時間,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隻是嬉笑玩耍。
李家莊真的很特別,這裏沒有高低貴賤,沒有等級森嚴的上下之分,幾乎是人人品等。李彥的丫鬟跟小娘子似得,沒有拘束,多好的地方。可是快過年了,自己也該回家看看。用手拍拍李彥的頭:“別傷心,過完年我來看你,我家在並州,你也可以去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