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州——與你擦肩而過(1 / 2)

廣州——與你擦肩而過

廣州人 廣州事

作者:張嘉通

對沒去過廣州的廣東人來說,廣州的名字也該像自家門口那條街道的名字一樣熟悉。對沒去過廣州的我來說,它卻似乎陌生得隻剩下一個名字。正如那首《錯誤》所寫:“我不是歸人,隻是過客。”曾有那麼多的事情使我奔波,卻總沒有一件讓廣州成為我的目的地。多少次與它擦肩而過,但滾滾車輪不選擇停留。

還記得小時候,好奇的我借助書本和文字飛出家中的圍牆,任思緒暢遊世界。從書中,我遊覽塞北大漠,驚於它的粗獷蒼涼;流連江南水鄉,醉於它的婉轉清麗;跨越西南高地,愁於它的怪石嶙峋;徘徊東北平原,喜於它的麥浪翩躚。而當稚嫩的小手翻開遙遠的廣州,當天真的目光落進所謂的羊城,我卻沒有一絲驚喜: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那車水馬龍的長街市井,加上北京的立交橋和上海的霓虹燈,一如我心中以鋼筋為骨、以混凝土為肌的現代化大都市。僅僅是幾幅對街頭或廣場的攝影便足以使我眼花繚亂了。憑我的性格,我覺得千裏大漠之中一片小小的綠洲方是傑作,既簡單又不失生命力;而在萬丈霓虹下的茶坊酒肆留影,還不如跟江南園林中的雕欄玉砌合影來得盡興。我又想起我的故鄉,滿滿的潮汕風情。雖然到處也在修路蓋樓,雖然車輛越來越多,農田越來越少,但很多舊房大院還是隨潮汕民俗保存了下來。或層台聳翠,或飛閣流丹,加上祖廟裏絲絲縷縷的檀香和起起伏伏的雅樂,使得這片曆經滄桑的土地依舊散發著傳統風情的趣味。

到了可以離開故鄉的年齡,我第一次路過了廣州。我記得我當時經過的是廣州的郊區,天一直在下小雨。我往車窗外看去,隻見陰沉沉的天和吞噬著空氣的薄霧,令人窒息。疲憊的我希望多看到點什麼,於是勤懇的目光從薄霧中探尋到一處慷慨的缺口,落進了遙遠的地平線上一片灰色的剪影。那真是灰茫茫的一片。要不是那些剪影時而顯露出些棱角,我寧肯相信那是山嶺而不是樓群。旁邊的人說那就是廣州,於是這可以說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白紙之外的廣州了。但那一刻,它又過於遙遠,過於模糊。我像看一幅積滿灰塵的古畫中隱約在霧裏的帆船或小島。

已經記不清有幾次路過廣州,但有一次經曆令我畢生難忘。我本坐一輛直通車到佛山去,誰料走到廣州時車出了點問題,我不得不換車。我走到車站附近,那裏是名副其實的市區,熙熙攘攘,一片喧囂。在我準備走進車站,迎接售票員冷冰冰的笑臉之時,我看到停車場上除了公交車和貨車,還有各種顏色的轎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它們的主人想必是到旁邊的購物廣場去了。他們的生活該是多麼愜意呀!忽然,我看見不遠的樹陰下一些堆滿水果或蔬菜的小車,旁邊站著兩鬢微霜的中年小販。她們正忠誠地等待著她們的上帝,來買走那外表並不光鮮亮麗、味道卻應馨香可口的瓜果。然而,遊人漫漫,過客匆匆,要麼往超市裏去,要麼往家裏或辦公室去,要麼不知往何處去,卻沒有幾個人為她們駐足,關注一下她們終日的等待。這不禁使我感慨:再繁華的城市,也有貧苦的、不為他人所在乎的角落。或許我應該樂觀一些:再繁華的城市,也有一片樹陰為貧苦的、不為他人所在乎的人兒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