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民健身背景下健身氣功公共服務研究(1 / 2)

全民健身背景下健身氣功公共服務研究

前沿探索

作者:王麗娜 亢瑾 尹輝

摘要:本文通過對健身氣功的特點以及公共服務特征分析,論述了健身氣功作為一項具有中國民族傳統特色和文化的運動項目,能夠成為我國公共服務的環節之一,在豐富廣大人民群眾體育生活的同時,還能促進社會公共服務體係發展。

關鍵詞:健身氣功;公共服務

2003年,我國將健身氣功確立為第97個運動項目並對健身氣功進行了定義。健身氣功是指健身氣功,是以增進身心健康為目的,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健身氣功以“健身”為目的,采取比較和緩的運動形式,注重於調身、調心、調息的運動狀態。作為一項普及的群眾性體育運動項目,健身氣功對於練習者的要求不高,但練習目的明確。當前比較流行的健身氣功有9種: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十二段錦、大舞、導引養生功十二法、馬王堆導引術、太極養生杖。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取得了巨大進步,群眾性體育活動開展豐富,從內容到組織形式上都逐步得到了提高,為了更廣泛地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我國製定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健身氣功舍棄了對抗性和激烈性的動作,以健身為目的,力求使健身者在強度不大的運動中達到“三調合一”的身心狀態。這種運動特點受到了廣大健身者特別是老年人的喜愛,並且迅速在全國開展起來。

一、健身氣功公共服務基本特征

健身氣功作為一項為社會公共服務的體育資源,通過統籌、組織、協調社會公共體育資源,向廣大體育愛好者提供基本的體育公共服務和體育產品,保障體育愛好者的體育權利並確保其得到充分的體現。

1.健身氣功的運動形式和運動特點體現了公共服務的公平性

公平性,即健身氣功服務和資源要均等公平分配,以保障和服務於所有健身人群為基本定位,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體育服務。健身氣功動作柔和、舒緩,動作舒展大方,不緊不僵,練習時呼吸深、細、勻、長,注重呼吸與動作的深入配合,強調意念上的精神放鬆、意識平靜,體現了低強度、長時間閾值下的運動特點,可避免大運動強度後給人體生理帶來的各種負效應,沒有年齡、性別等多方麵的限製,有利於不同身體素質的健身人群進行鍛煉,提高生理機能,使得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健身氣功這一運動的快樂。

2.健身氣功的內容體現了公共服務的多樣性

多樣性,主要是指健身氣功提供的練習內容具有豐富性,滿足不同運動層次、不同運動需求的所有成員各種各樣的體育需求。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向全國試行推廣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和八段錦四種健身氣功的新功法。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體質狀況選擇合適的健身氣功。另外,健身氣功對場地環境要求不高,注重對練習者內在身心的修煉,這也就使得練習者可以更加適宜的選擇自己的練習內容和練習環境。在我國體育人口分層中,老年人占了大多數,他們已經將體育活動視為自己正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體育鍛煉中來,但由於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逐漸退化,她們能選擇的運動項目有限,而健身氣功的運動特點則剛好迎合了老年人的需求,使得老年人的體育活動內容能夠豐富多樣,具有可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