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院重組的法令通過後,原來兩院合並。同時,張旭,沈毅,蒲開宗,趙庚年,王大美,黃世仁,蘇春桃等人,因為每年納稅額度都在前十位,自然而然成了新上院的元老。另外還有十三個來自於泉州的商人,因為納稅額度成為上院元老。這些元老被稱為賦稅元老。上院總共一百零一位元老。
接著,全國開始為三百個下院元老席位而開展大規模選舉。由於老百姓對於大基不同於中原王朝的做法已經比較認同了,這不用考試也能做官法子,讓很多富裕人家躍躍欲試。
當然,因為是第一次這麼大規模選舉,在選舉過程當中,造謠、欺騙、煽動、賄選、收買衙門警察查對方案底、扒對方陳年舊賬敗壞對方名聲等等手段無所不為。為了避免對方的無恥手段,那些參與選舉的候選人,也都重視自查自糾的行為。在四月到五月份裏,整個大基國很是熱鬧了一回,連帶著報業也迎來了一次大發展的機會。這樣,到了五月初的時候,三百名下元老院元老,終於被選舉出來。然後在五月上旬的時候,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這第一次會議沒達成什麼有價值的內容,也就彼此互相認識,混個臉熟而已。接著,上下兩院舉行聯席會議,進行第一次元首選舉。
經過幾輪篩選之後,最後張旭和徐無雙成為兩個主要的候選人。在聯席會議上,各自進行了一輪的競選演說。
在這次演說中,張旭承若一旦當選,將致力於提高大基國的教育文化水平,努力提高識字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讓每一個人都有更加公平的機會,可以發家致富。總之一句話,他將致力於內政的發展,給百姓更多的好處。
而徐無雙則承若向海外開拓更多的土地,給國家帶來更多的海外利益和榮耀。他如果當選,將致力於外部的戰爭。
結果,由於那些元老們都普遍害怕徐無雙這個一介武夫上台後,國家會不停的打仗,百姓要承擔更多的賦稅,便把他選了下去。最後,在這一次急就章的選舉當中,張旭以高票當選第一任元首。
拖了十來天後,在五月二十一日,最後兩位執政官,秦大胡和劉克敵,終於正式下台。張旭正式出任元首一職,張誌遠出任副元首一職。流求大基國正式進入了元首時代。
==================================================================
流求大基國為進行元老院選舉,元首選舉而忙乎時,金國中都金宣宗朝廷也在忙乎,那就是對中都棄守發生激烈的爭論。以左丞相徒單鎰為首的一派認為固守中都才是上策,理由是山陵、宗廟、百司、庶府都在中都,若棄中都,北路盡失。同時,這次蒙古人已經受到嚴重的打擊,雖然還沒有徹底滅絕,但已不足為後患了。固守中都沒有任何問題。
而元帥左都監完顏弼為代表的一派則主張放棄中都,遷都南京,理由是蒙古雖然嚴重削弱,但其輕騎兵不用守城,而金國北地防線已經一片糜爛。蒙古騎兵雖然大幅度減少,但仍然隨時可能再次南下,圍困威脅中都,而汴京南有淮水,北有黃河,西麵可以依靠潼關防守。還有一個南遷的理由則是,中都黃河以北的地方,遭受蒙古大軍踐踏後,十室九空,殘破嚴重,經濟財賦上已經無法自給予,生活已經極其不便。
原來的曆史上,金宣宗因為害怕蒙古鐵騎,故而放棄中都,遷都南京(即開封)。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這邊一放棄中都,那邊成吉思汗居然立即以放棄中都,議和不誠為由,再次發兵南下,進攻中都。並且最終攻破中都,把中都燒成了一塊白地。
現在,眼看著在中都城下,十四五萬蒙古大軍崩滅,金宣宗膽子總算是大了不少,支持元帥左都監完顏弼遷都主張的人,也沒那麼多,所以現在總算沒有遷都。
但在對西夏和南宋的關係上,金朝處置乖張,自食惡果。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圍攻西夏都城中興府,西夏向金朝求援,衛紹王莫名其妙地拒不出兵,夏神宗遂由前朝的附金抗蒙改為附蒙攻金。西夏本來完全可以成為金朝牽製蒙古的籌碼,現在反而成為蒙古侵金的盟軍。
在多國關係中,金、夏統治者不但把加法做成了減法,還不知道唇亡齒寒的政治常識。自大安三年起,與西夏接壤的漫長邊境上,金朝州郡便不斷受到西夏軍隊的攻擊。
兩國關係弄成這副德性,實在很讓人無語,套一句許說,沒有最爛的,隻有更爛的。
南宋朝廷這邊,見到金朝受到蒙古的侵逼,中都四周一片糜爛,國力嚴重的削弱。南宋朝廷普遍的情緒是“天亡此仇”。於是,宋朝立即停止向金朝納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