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在製度上的改革與創新(1 / 2)

財經縱橫

作者:趙垣超

摘要:當前我國的財務會計製度以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作為基本原則,對一切財務會計行為進行約束與規範。而隨著國家公共財政體製的建立、國庫集中收付製度的實施等我國財政體製改革措施的不斷發展與深入,再加上市場經濟體製的創新發展和新會計製度的實施,一刀切的財務會計管理製度已經無法滿足事業單位內部財會工作的發展,同時也從某一程度上加重了我國公共財政的負擔。在此條件下,我國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在製度上的改革與創新已是勢在必行。因而,本文將主要圍繞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在製度上的改革與創新這一問題進行相應的論述。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財務會計製度;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05-0123-01

近幾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與發展,在經濟危機的衝擊以及世界範圍內會計舞弊事件屢屢曝光的衝擊之下,我國相關部門從宏觀調控的角度上對我國的相應法律規範、製度政策等進行調整,以期對我國整體的經濟環境進行調整與完善,使我國的經濟社會能夠穩定、健康的發展。但隨著我國財政體製改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以及會計製度的調整,原有的財務會計製度已經無法與現有的經濟環境相匹配。事業單位的事業支出跟年終報表之間相互矛盾、預算分開管理製度與預算內外劃分的取消兩者之間存在矛盾、會計核算中票據的出具與行政事業性質的收費主體之間也彼此矛盾,可以說,事業單位在實行財務會計製度的過程中,麵臨著諸多的矛盾支出,其財會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規範與保障,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製度的改革創新已經是必然之舉。

一、製度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

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製是黨“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製發展目標,而隨後我國財政部提出了構建“公共財政模式”的新構想,然而,

“市場經濟體製”與“公共財政模式”的構建需要將市場作為資源的基礎與主導,政府及財政則發揮補充輔助的作用。而事業單位作為我國市場經濟主體的組成部分,盡管其屬於非物質的生產領域當中,但其在為社會經濟提供服務的同時,也是商品與勞務的消費者和購買者,所以,事業單位也需要進入到市場環境當中,依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與要求建立起相應的競爭機製,實現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其次,依照公共財政的要求,事業單位需要從思想上轉變其對政府和財政的依賴性,建立起相應的約束機製及發展競爭的意識,以便於降低事業風險;另外,依照世界範圍內的相關製度與要求來看,對於像事業單位這樣的非營單位,除了被動接受政府及財政部門的補助支持之外,還需要依靠自身的經營所得來籌集更多的經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事業單位則需要重視其內部的管理工作,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益與經濟效益。

但就事業單位現行的財務會計製度來看,事業單位要順應“市場經濟體製”與“公共財政模式”的發展需求,實現以上提到的三點轉變,則是不現實的。所以,立足於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環境而言,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在製度上的改革與創新是尤為必要的。然而,事業單位要實現其財務會計在製度上的改革與創新,需要從哪些方麵進行調整與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