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我可沒有給他們現在就配股的福利,股份給他們留著呢,最少等到工作一年後才給他們這個資格吧?一進來就配股,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得了,我想了個好辦法,讓銀行給你們貸款吧,貸款配股,公司給你們做擔保!”老流氓道。
“啊?貸款按揭?”劉青誇張道。
....
幾天後,經過一番討論,藍茵電子的配股方案終於下來了:
普通員工,每人配股3萬股,配股比例為1:4,每人得付出90萬塊,公司普通員工消耗股份4200萬股;
低層管理人員,每人配股6萬股,配股比例為1:6,每人得付出120萬塊,低層管理人員消耗股份2400萬股;
中層管理人員,每人配股17萬股,配股比例為1:12,每人得付出170萬,中層管理人員消耗股份3400萬股;
另外,公司和西京中行合作,給員工擔保,員工可以選擇貸款方式或者現金方式來購買公司的股份。
這樣下來,相當於公司的員工以20.8億人民幣購買了120億人民幣的股票。
藍茵電子這2000員工,就相當於是公司的“小非”,這些“小非”們持股價格是IPO價格的六分之一。
而“大非”呢?當然就是大股東老流氓了,他的持股成本近似為零。
這就是為什麼華夏A股一遇到大規模的“大小非解禁”,市場就會“恐慌”的原因。
不過,老流氓又給這些“小非”下了一個內部規定,那就是:如果在兩年內,持有這些員工股的員工跳巢或者被辭退,將收回股份,退還這位員工購買股份的資金。
一時間,華爾街的輿論除了反恐戰爭,就是藍茵電子的IPO了。
美國股票市場經過網絡泡沫的破滅、生物醫藥的狂潮,以及恐怖襲擊,低迷了一年多時間,市場需要熱點。
但上市有上市的“程序”,必須經過一套“過程”。
到臘月25,西京中行辦妥了“貸款手續”,相應的股票都“配”了下去。
臘月26,高盛公司牽頭、聯合美國知名的德勤會計師行、美國排名第一的貝克.麥肯思律師事務所組成了一個上市顧問團隊。藍茵電子公司將在上市顧問團隊的協助下進行公司的管理運營、財務和法務方麵的全方位、深入的盡職調查。在不出意外的話,藍茵電子公司將最快在兩個月內完成“20%上市”的目標。
這就是速度!
但速度是有代價的,美國佬的金融業發達是有原因的,為了此次的IPO,藍茵電子公司將付出10%的融資成本,高達7.5億美金。
7.5億美金中,2400萬美金是會計師費用,3000萬美金是律師費用,承銷折扣和傭金則高達5.25億美金,被藍茵電子的“小股東”高盛公司塞進了自己的腰包。
這就是為什麼高盛公司一直遊說交易所給藍茵電子發上市邀請書,為什麼一直勸說沃森先生和楊菲兒讓公司上市。
兩頭賺,不僅收承銷費,還能在IPO後享受股票升值的利益。
無利不起早,高盛這隻吸血蒼蠅,是哪裏有血肉,就往哪裏叮。
而實際上,老流氓很想將承銷股票的資格給自己的在美國的藍茵投資,可是很顯然,這條路是行不通的,一來,藍茵投資美國總部資曆尚淺;二來,員工太少,還不夠忙的;三來,人高盛公司都付出了這麼多努力,你把人到口的肥肉搶走了,人以後還會陪你玩嗎?
老流氓素來有“不欺弱”的傳統,成了富豪後,更是如此,公司正式員工配股,他當然沒有忘記生產線上的那3000名員工,臘月27,老流氓又下達了一個“老板令”:公司配股,正式員工享受到了福利,但秉承藍茵集團“不會忘記任何一名員工”的原則,公司董事會臨時決定,給3000名生產線上的員工每人發“新春大紅包”2萬塊,祝全體生產線上的員工在即將到來的馬年慈祥如意,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