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葉濟生初見何靈思(3 / 3)

聽到二人簡短的對話,葉歡心中一亮遂道:“啟稟陛下,娘娘。此次微臣奉命出征,一路上見慣滄桑,感觸頗深。恰值戰事僥幸獲勝,這才得以平安返回洛陽,陛下隆恩,設下慶功宴微臣深感受之有愧,適才太傅大人提議,微臣心中偶有所得一文章,不知可算數?”

劉宏聽說葉歡心中又做好了文章,心中大喜連忙道:“文章也好,作數,怎麼不做算?葉愛卿快快道來,不等等,朕命人筆墨伺候先,馬上記錄下來才是。”聽說葉歡心中又思得一文章,袁隗心中暗驚,文章可不比詩詞,短短數句或則十數句,如果說短時間成詩詞還可以說成是才思敏捷,那麼短時間作一篇文章那可就要有豐富的文學藏量,至少也得是宗師級別的文學大家才可以做到。葉歡就算是從出娘胎就開始學文化,滿打滿算也就十六七載,如果葉濟生真的做了出來,隻能用怪胎來形容他,日後可不能在這個方麵給他下套,隻能是給他機會進一步提高知名度。

卻說袁隗在暗自度量,葉歡也在腦海中把那首陶淵明的《挑花源記》運量了一下,不妥的詞語全改過,順便還對陶淵明說了聲對不起這才道:“吾這首文章稱之為《桃花源記》,是吾臆想中的世界,諸君請聞:

光武元年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複得路。南陽賈君文,冠軍侯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老終。後遂無問津者。

葉歡的《桃花源記》把所有人帶入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境,讓眾人嘖嘖稱奇,尋思這世間當真有此地否?劉宏擊掌叫好道:“好文,朕從未有聞過的好文,當真是將‘自然’提升為一種美的至境;將玄言詩注疏老莊所表達的玄理,改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詩歌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開創了詩歌文章新的題材。”

劉宏確實算得上是文學鑒析大家,瞬間就品出了葉歡這篇《桃花源記》的不同。當然葉歡在詩中還潛藏了某種誌向,這個劉宏心知肚明,可不能宣之於口。不光劉宏明白,袁隗等老狐狸也明白,葉歡這是擔心自己功高蓋主,以詩明誌 ,以退為進,效仿昔日冠軍侯賈複。袁隗在心裏也暗罵了葉歡一聲小狐狸。

劉宏評價完《桃花源記》後高舉酒杯道:“葉愛卿做出如此優美的文章,眾卿難道不酒興大發嗎?來,與朕一起舉杯,共飲三杯可好。”看得出劉宏確實是興致高揚,群臣自然唯有回桌舉杯暢飲。事後,葉歡這才趕到袁隗、何進等三公九卿的桌子上敬酒,拜碼頭。一場酒宴直到日落西山才散席。散席時,賈羽悄悄靠近葉歡道:“主公,張常侍有話,請主公夜裏到張賢府上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