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分析(1 / 2)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分析

會計與金融

作者:郭陽陽

【摘要】目前,企業要想穩步發展就需要擴大生產規模、購置生產用固定資產。這樣,固定資產的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主要表現為折舊基數、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以及折舊方法的選擇。本文主要闡述了固定資產的定義、折舊方法、對企業稅收的影響以及折舊方法選擇的問題。

【關鍵詞】固定資產折舊,折舊方法選擇,納稅籌劃

序言: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發生損耗,其價值隨之逐漸轉移到有關產品的成本費用中去,並從產品的銷售收入(營業收入)中得到補償,固定資產損耗的價值轉移,就成為折舊。固定資產的折舊不但從成本方麵也從稅收方麵,影響著企業的利潤。因此研究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有助於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

一、固定資產折舊概述

(一)固定資產折舊的含義。固定資產折舊是固定資產由於磨損和損耗而逐漸轉移的價值。

(二)影響固定資產折舊額的因素

影響固定資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1.固定資產原價。2.固定資產的淨殘值。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4.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

在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時,主要應當考慮下列因素:(1)該項資產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2)該項資產預計有形損耗;(3)該項資產預計無形損耗;(4)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該項資產使用的限製。

二、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一)直線法。直線法假定折舊是由於時間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關係,認為服務潛力降低的決定因素是隨時間推移所造成的陳舊和破壞,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損。由於直線法模式簡單,隻有在以下各項條件之下才是正確的:(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計,或投資成本假定為零;(2)修理和維修費用在整個資產使用年限內是固定不變的;(3)最後一年資產的效率與最初一年是相同的。由於以上各項因素的不確定性,要使任何折舊方法對所有各種因素都考慮到是有困難的。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適當抵消,通常都認為直線法最為適宜。

(二)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淨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三)加速折舊法

雙倍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都主張采用加速折舊法的各項條件是:(1)在不考慮資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況下遞減每年的服務貢獻;(2)操作效率的降低會導致其他業務費用的增加;(3)資產價值早期降低很多,後期降低較少。

主張采用加速折舊法的一個主要論據是資產淨收入貢獻的遞減與操作效率是相關聯的,並對各期應負擔的折舊費具有同樣的。

1、雙倍餘額遞減法。雙倍餘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麵淨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額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在采用雙倍餘額遞減法時,隻要固定資產在使用,則其期初賬麵淨值就會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衝銷,為此,應在固定資產折舊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淨值扣除預計淨殘值後的差額平均攤銷,使最後一年的賬麵淨值與預計殘值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