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藍家(2 / 2)

對大清早就有客人上門,他似乎並不奇怪,看樣子應該是女兒提前和他打過招呼了。這樣也好,省得老是重複目的。

王小俊送上禮物,寒暄幾句客氣話,很快就切入了正題。

女兒要幫人找藥救人,藍正龍不想拒絕,招呼幾人入座,便上樓取出一本厚厚的手劄本,放在桌上供幾人觀看。

手劄上記載著藍正龍自己多年行醫用藥所做的記錄,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而這其中就有王小俊此行渴望得到的草藥【百日青】。

仔細翻閱手劄記錄,當中的答案讓幾人很興奮,有關【百日青】的描述和【活心草】對比一下,除了藥名不同,其它特點幾乎百分百吻合。

有了這份保證,王小俊才算可以真正的舒口氣,剩下的就等著出發尋找了。

“都說中醫沒落,可誰知民間藏龍臥虎呢?”沈教授看過手劄本後大是感慨,“就憑這一手記錄,藍先生對中草藥的認知,就足以讓沈某人自愧不如。”

每一個學中醫的人都會將自己的疑問或者新發現的知識記錄在案,形成手劄,這是一種習慣,也是最終成就的基礎。

沈教授是平安研究所中醫科的頂梁柱之一,除了邱嶽山可以在某些方麵略壓一籌,能讓他自愧不如的人還真找不出沒有第二個。

而現在一本手劄能讓他給出這麼高的評價,多少讓人有些意外。不過王小俊到也沒覺得這是過分謙虛。手劄的內容在看完【百日青】記錄後,他隨手翻了幾頁,就發現有好幾種草藥是連【醫學雜記】上都沒記載過的。

要知道【醫學雜記】是華夏中科院幾代醫學院士合力完成,說是舉全國之力也不為過,能記錄它所沒記錄過的草藥知識,確實值得佩服。

“哈哈,沈教授過獎了,我這點技術也就夠我蝸居一方混口飯吃,和你這種大醫院真正的精英比起來,恐怕上不了台麵。”

藍沈兩人各自恭維幾句,借著手劄本便討論起中醫學術來,沒想這一說,頓時都有種找到酒逢知己的感覺,很快滔滔不絕的講起平時遇到的難題來。

王小俊見他們聊得開心不敢打擾,轉而和另一邊的藍心痕說起了話。

一段時間後,王小俊知道了藍家屬於瑤族分支紅瑤一族。

紅瑤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廣西一帶,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遷徙頻繁,有點像草原遊牧民族,走到哪住到哪。

因為常年在山地林木中走動,磕磕碰碰的在所難免,加上毒蟲猛獸眾多,生病受傷那是家常便飯。為克服這一困難,大多數人都會學幾種草藥知識救急,而且林間尋藥方便,這使得整個瑤族的草藥知識儲備極為豐富,在各民族中遙遙領先。族內名醫輩出,稱的上是華夏中醫界瑰寶。

難怪藍家對紅色情有獨鍾,又精通草藥知識,原來藍家祖先就曾是瑤族內有名的中醫,改革開放後才遷移到藏北高原定居……

得到藍正龍首肯,看看早上時間也還多,就沒打算等到下午出發,拿上工具由藍心痕帶路直接前往【百日青】的生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