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贈書(2 / 2)

\t當今世界,中醫與西醫是現代醫學的兩大主流學術。眾所周知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對人體和疾病認識的出發點不同,以及診斷方法不同。

\t西醫是建立在屍體解剖基礎之上,重形態結構,重視各類檢測指標,基本上屬於生物醫學模式,因此想要學好西醫,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者,就必須借助大量的現代化儀器,來幫助自己達到微光認識的高峰。這對時間緊迫,又一無所有的王小俊來說,單憑記憶力牛X,就想學好它,永遠屬於癡人說夢。

\t而中醫學則建立在活體考察之上,重功能狀態,重患者的主觀感受,重病症表現,重環境氣候等對人體疾病的影響。主要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法,便可辯症下藥。在這方麵中醫擁有幾千年的曆史,無數醫者先賢前仆後繼的努力記載可以作為參考。學習起來不用像西醫那樣需要大量實際數據,更看重的是對無數前輩經驗的分析對比,對各類天然藥物的認知和理解,看重醫者本身的主觀判斷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無疑王小俊對這一方麵比較強悍。在加上中西文化上的差異,學習中醫也就成了他唯一的選者。

\t這幾個月他看過的醫書很多,但因為缺乏係統性,經常遇到大量重複或者矛盾的資料,極大的浪費了他的時間和精力。如今遇上這樣一本係統完整的書籍,無疑將大大提高他的學習效率,怎麼能不激動。

\t此時的他用屁股想想都知道,這樣一本書對真正的醫者,特別是中醫者而言,絕對是件無價之寶。

\t看王小俊滿臉欣喜的表情,邱嶽山也是心懷愉悅。近年來隨著西醫迅猛發展,憑著見效快,藥物簡單使得中醫發展空間不斷縮小,加上中醫枯燥難精,又沒有一個可以站在醫學巔峰的領軍人物,說是舉步維艱也不為過了。

\t邱嶽山肩扛著華夏中醫的半壁江山,此時看著王小俊認真的表情,忽然想到‘會不會有一天自己的這個徒弟能扛起振興華夏中醫的大旗,站到世界醫學的巔峰呢?’

\t心裏輕輕笑了笑,同時微微搖頭,暗歎這個想法太過遙遠,也太過虛幻,隨之開口說道:“這本書前半部分記載著從古至今所有有過確切記載的病列、藥方、草藥知識、治療手法等,這些都是經過無數代人親身驗證過的結果,我們可以完整的學習,甚至照本宣科直接使用。而後半部分記載的則是一些雜文野學,換句話說那上麵記載的可能是民間土方,可能是野史中記載的病列,也可能是從為出現過的草藥。總之它就是待驗證,待我們去辨別正確性的一些記錄。”

\t輕輕的喝了一口茶,繼續鄭重說道:“你要切記,這後半部記錄有真有假,如果將來有一天你替人看病,沒有經過準確定位,絕不可直接用在人體之上,懂嗎?”

\t王小俊心裏一凜,依言翻到後幾頁,果然每頁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做為標記,心裏更是佩服。要知道像這類沒有正式文獻記載的知識,才是最難尋覓的,隻能靠走南闖北一點一滴的積累記錄。這本書裏麵記載了這麼多的未知知識,真不知道科學院的那群醫學院士花了多少心血在裏麵。

\t因為當中還有待考證的學識,自然不能在市麵上發行,也就邱嶽山這種院士才有權拿出來,否則別人根本得不到。

\t“醫者最重心細和嚴謹,切不可拿患者的身體當兒戲…”

\t “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你以後努力的方向…。”

\t一個下午,王小俊都在這間不大的辦公室裏認真聽邱嶽山講解各種醫學上的注意點,小竅門。一直到傍晚六點多兩人才離開。

學習了這麼久,王小俊也沒覺得累,緊了緊胸前抱著的書本,一邊回想著下午學到的知識,一邊習慣性的和‘仙人五衰’病情對比了一下,看有沒什麼可行效果,結果如往常一樣沒有頭緒。失望之餘,摸了摸書本裏夾著的那張光碟,心裏再次火熱起來。

\t據邱嶽山後麵解釋,這張光碟裏的是一些藥草的實物圖片,還有他和其他曆任科學院士實地治療拍攝的場景記錄,針灸法、角法等常見中醫治療手法現場演示視頻,可以說裏麵的每一項都極為寶貴的財富。

\t‘國家科學院醫藥衛生部’一直代表著華夏醫學界最高殿堂,這本書也就相當於整個華夏國共同努力的結果,珍貴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