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點亮心燈

隨筆

作者:戴秀芳

朋友,你最幸福的閱讀體驗是什麼?

也許,是童年時得到一本心愛的小人書,趴在樹蔭下津津有味地翻閱,渾然忘記了滿樹的蟬鳴。

也許,是少年時在一本書裏看到了另一個更真實的自己,以及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也許,是青年時遇到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海闊天空地聊著書的內容,侃得天昏地暗、酣暢淋漓。

也許,是中年時一個細雨蒙蒙的黃昏,偷得浮生半日閑,一盞燈,一本書,一個人……

可是你知道嗎?我還找到了一個更加幸福的閱讀時光,那就是和一群孩子一起讀書。

記得五年前,九月開學後,我帶了一本《夏洛的網》,每天中午給學生朗讀。給學生讀書,千萬不要問個不停,誰也不喜歡被肢解了的故事。但是可以引導學生猜測。我不知道是該佩服作者,還是該佩服同學們,經常是讀著讀著,他們便猜到了下麵的內容,不是一個兩個,不是三個五個,是一大群孩子,一起輕輕地道出了我即將讀的內容,這種感覺是多麼美妙!有時我引導學生提問、互相討論,再不落痕跡地給予一些啟發、指導。同學們期待著每天的閱讀時光,盯住我的行蹤,追問著即將閱讀的內容。

世界上有比我更幸福的點燈人嗎?別人點燈,照亮的是一方天地;而我,一個給學生讀書的老師,點亮的是一雙雙眼睛,一顆顆心靈。

同學們從此愛上了讀書!多少個清晨,我們沐浴著詩歌的芬芳,和黎明一起飛舞,和校園裏那棵小樹一起拔節生長;多少個中午,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輕輕地打開一本書,溫柔的陽光輕輕悄悄地探進來,和我們一起徜徉書海;多少個黃昏,我們熱烈地討論,連柳樹上的蟬兒都聽得入了神,忘記了鳴叫。我們閱讀《時代廣場的蟋蟀》,聆聽自然的樂音,感受心靈之旅;我們閱讀《親愛的漢修先生》,從一個男孩的書信和日記中接觸到他的內心世界,並探尋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閱讀《小鹿斑比》,領會自然的本質,學會熱愛動物,學會勇敢和獨立;我們閱讀《風之王》,思考什麼叫愛與責任,在逆境中如何堅守生命的高貴……有人說,讀同一本書的人最容易成為朋友。那麼,在這種日複一日的閱讀與交流中,我和同學們是不是已經做了最為相知的朋友呢?

其實,被點亮的何止是學生的心靈,我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有的學生特別愛讀書,領悟力特別強,常常帶給我很多啟發。有一次我們交流《風之王》,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閃沒有經受這麼多磨難,它還能成為“風之王”嗎?一個學生果斷地說:“不能!它將成為第二匹‘惡魔’。”一句話讓我們所有人恍然大悟。是啊,惡魔也擁有極高的奔跑天賦,可是安逸的生活毀了它,使它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來,這不正如孟子所說嗎?“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好一個對比閱讀啊!

在接觸兒童文學之前,我也曾學過《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可是,兒童的心理是多麼複雜微妙,兒童的心靈是多麼稚嫩敏感,兒童的成長是多麼神奇美妙。這一切,我是在閱讀大量兒童文學作品之後,才有了深刻體會的。因此,兒童文學才是最鮮活、最生動的教科書。幾乎所有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都揭示了成長的秘密:《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中的正也,為了幫秋代尋找美麗的紫斑風鈴花,步行到很遠很遠的樹林,一路上他害怕、猶豫,甚至想哭,但友情的力量使他戰勝了懦弱和恐懼,朋友對孩子來說多麼重要啊!《蘋果樹上的外婆》中的安迪曾經那麼渴望擁有一個無所不能的、把自己寵上天的外婆,可是卻在照顧鄰家奶奶的過程中漸漸忘記了“外婆”,來自祖輩的愛真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呀!《特別的女生薩哈拉》中的薩哈拉,為什麼把自己的心鎖起來?為什麼又將之打開?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受傷的心靈?波迪老師為何能成功?這些問題讓我思考了很久很久……慢慢地,我的心變得柔軟、細膩,童年的大門再一次向我敞開,我發現自己能貼著學生的心了,能讀懂他們的世界了,我的心也被閱讀點亮了!

點起一盞閱讀之燈,把它擦得很亮很亮,孩子,我在一間教室等你,帶著幸福的微笑……

(作者單位:泰興市新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