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來自童心的你”!

杏壇抒懷

作者:吳福雷

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上課的內容是《三個小夥伴》。一切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學生們由剛進教室的異常興奮變得異常安靜。

唯一例外的是坐在最後一排的一位紅衣男孩,他自始至終都在動,不是陶醉在自已的世界裏手舞足蹈,就是把旁邊的同學也拉進他的世界,共享課堂以外的快樂。我就坐在他的身後聽課,對他的一舉一動都看得清清楚楚。

上課沒一會兒,他對旁邊的同學說:“你聽我說,我給你投資怎麼樣?你要不要?”簡直匪夷所思,不知道他的小腦袋裏是怎麼冒出這個話題的。但就此便說他根本不在聽課,倒是冤枉了他。你看,當老師指導朗讀“沒有籮筐運肥料怎麼辦?”這一句時,他竟繪聲繪色地模擬著文中的角色,做著誇張的動作,投入地朗讀。讀到“怎麼辦?”時,他那胖乎乎的小手配合著頭的搖擺,不停地揮動著,演得惟妙惟肖,讀得有滋有味。若是請他上台表演讀,絕對是一個亮點。這還不算,當一個同學朗讀漏了一個字時,他立刻大聲糾正。可見他對語言極其敏感,在玩玩鬧鬧之間卻不忘語言的學習,難得!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張小臉,胖嘟嘟的,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像極了著名小品演員陳佩斯。他一堂課都是笑眯眯的,那雙“單縫”眼成為我記憶中永遠的定格。

這個學生是誰不重要,叫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生為什麼沒有進入教學的視野?這個幽默而又睿智,活潑而又敏感的生命竟疏離於課堂之外!看著他始終如花的笑靨,忘情物外的姿態,我甚至想,他是否來自人間?也許他來自另一個星球吧,在那個星球裏住著天真,住著好奇,住著自由,住著快樂,住著善良,住著純潔,住著一個完整的自我。那是一個稚嫩的,有缺陷的、卻自然的、真實的自我。對這個星球我們並不陌生,它的名字叫“童心”。說到童心,我們就會想起李吉林老師,她稱自己是“長大的兒童”。這便是一個真正的語文人的人格密碼,一個真正的教育人的不竭泉源。唯有我們心中也住著天真,住著好奇,住著自由,住著快樂,住著善良,住著純潔,住著一個完整的自我,我們才能發現“紅衣男孩們”的存在,才能將理性而又溫情的愛,蔭及每一位孩童。唯此,我們才可能讀出頑劣背後的美好,不羈之中的價值。教育的意義不就在於關注童心,解讀童心,嗬護童心,滋養童心嗎?我們教師所要做的便是懷著對童心的敬畏,將愛與智慧送達。這談不上高尚,亦無關乎偉大,這是我們的職業使命——“為了來自童心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