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鬼巷白日驚魂水井中掏出一人(1 / 3)

第1章 小鬼巷白日驚魂水井中掏出一人

在江南的一個小鎮,此鎮叫做東門鎮。在這個小鎮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巷子,此巷就叫做“小鬼巷”。

小鬼巷在左所大街和左所北街之間,左所大街就是東門鎮的中街,左所北街就是東門鎮的後街。小鬼巷的前巷口在王記鐵匠鋪的斜對麵,在馬老太的茶水爐和張大頭的花圈鋪之間,就是小鬼巷。

之所以叫小鬼巷,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第一,小鬼巷的前巷口通大街,後巷口達北街,巷子長而曲折,一眼望不到頭;不僅如此,巷子高且狹窄,兩邊是黑磚牆,向上看,是一線天,如果是兩人迎麵碰上,那就得側著點身子,才能你過我過彼此都好過。

第二,前巷口,在明清時期曾經掛過人的首級,如果我們在巷口抬頭向上看,就能看到:在兩麵牆之間有一個早已腐朽的橫木,上麵還有兩個早已鏽蝕不堪的鐵勾子,這兩個鐵勾子就是用來掛人的首級的,在前巷口對麵,有一個偌大的廣場,往裏麵走一點,有一個癱塌的高台,這裏就是所謂的菜市口,明清時期,這裏就是殺人的地方。

第三,這也是小鬼巷之所以叫“小鬼巷”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這小鬼巷有不少關於鬼的故事,是不是和巷口上麵那個鐵掛鉤有關係呢?這還真不好說。也許還與巷子裏麵某些幽深隱蔽的物件有些關係。正由於此,“小鬼巷”大白天是少有人跡,天黑以後更是悄無聲息。如果大街上的人要到後街去,或者後街人要到大街去,一些男人會選擇走小鬼巷,女人和小孩就會繞道從曹營關巷口過去。大部分人都不會給自己心裏找不肅靜。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小鎮上的孩子們在晚上玩捉迷藏、躲貓貓的時候,對於那些膽子大的孩子來說,這裏卻是首選之所——他們常常是穩贏不輸,因為不少大人都不敢進去,就更別說那些膽小的孩子了。

這“小鬼巷”不隻是一條道,從前巷口進去,走到中間的時候就向左分出一個岔子,向前走大概七、八十步的樣子。在這個岔道的兩邊有三個庭院,右手有兩個庭院,左手有一個庭院。我們要說的“小鬼巷177號”就在左邊這個院落。院門不大,寬度也就是一米左右,門有兩扇,巷子這麼窄,要那麼大的院門幹什麼呢?既不能走轎子,更不能走馬車,用不著把門楣搞得那麼招搖。之所以蝸居於此,本就是要求清淨、圖私密。

怎麼回事啊,我們怎麼找不到177號啊。隻要你去找“177號,那你就一定會這麼問。

讓我來告訴你吧!你要是想在這裏找“177號”,那肯定是找不到的。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聽我慢慢跟你說:在小鬼巷177號的門頭上釘著一塊老舊不堪的木板,上麵用紅漆寫著左所北街180—3號——意思是180減去3.讀者看出一點名堂來了吧,這是不是折射出民生文化的一些特點來了呢,我們的祖先早就對一些數字有著特殊的、天生的敏感:什麼“四四如意”,“六六大順”,“七死八活”,“三陽開泰,九九歸一”,究其實質,也就是寄托或者表達了人們對生活和命運的一種企望罷了。

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還會不斷地總結並補充,甚至還會發揚光大,可不是嗎,如今,“四”已經被一腳踢到聯合國去了,“四四”不再如意,“四”和“死”諧音,已經是屎殼郎滾糞團找死了:“四四”豈不是犯了大忌諱,那還不是王八掉在茅坑裏橫豎是死啊。當然如果是四萬塊人民幣,那就另當別論了,甭管有多少個四,那一定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現如今,就連手機號碼,汽車車牌號等現代新貴也不得不在數字麵前低下高傲的頭。“7”已經是犯了“七死八活”的忌諱,“77”則更是萬劫不複,“177”豈不是要打入十八層地獄嗎?換成“180”就不一樣啦,“18”即“要發”,“180”不就是“要發了您啦”,多好的口彩,多豐富的想象力啊。不過,話又得說回來,在派出所得戶籍檔案裏,這兒還是左所大街1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