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紙馬藝術形成的原因初探
學術論壇
作者:鄭適
【內容摘要】永州紙馬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其產生和發展有諸多因素的影響。文章分別從永州曆史文化、地理人文、藝術流變等角度進行解析,試圖從永州紙馬形成的內外因素揭示其起因與地方文化的關係。
【關鍵詞】紙馬藝術湘南文化永州地理
永州紙馬作為中國紙馬藝術中的地方品種,雖然誕生於獨特的漢瑤文化土壤,卻因地緣偏僻,文明落後,一直沒有引起人們應有的關注,故其在當地民俗生活中運用廣泛,保留完好。究其形成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兩點:
其一,湘南地區相對封閉的地理條件與巫楚文化傳統、瑤族自然崇拜、道佛宗教融合是永州紙馬藝術產生的內因。
地理條件:地理上,永州位於湖南省西南部,西南接廣西桂林、東南臨廣東,地域偏僻,交通阻塞,經濟欠發達,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少,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文化傳統和民間習俗。當地民風淳樸,自然條件優越,是農業耕作的理想地方。境內留存舜文化、柳宗元文化、瑤族文化以及女書文化遺址,同時這裏又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曆來是道、儒、佛較為活躍的地區。
曆史文化:曆史上,永州古稱零陵,《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零陵之名從此著稱於世,並成為我國出現於夏代以前且沿用至今的34處重要古地名之一。戰國時期永州地屬楚國,楚人信鬼神崇尚巫術,《漢書·地理誌》記:“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永州人遇到事情習慣通過巫術求助於神靈,希望可以得到神靈的庇護。現實生活中即便人們遇到眼皮跳動、心神不寧之時,也會去找算命先生問個究竟。遇到一些紅白喜事,或者建房打井,或者架橋修路,甚至莊稼遭受旱災蟲災時,人們都會請當地“師公”①印刷一些相應的紙馬,祭祀祖先神靈,以求消災降福。
瑤族崇拜:在民族文化上,永州是一個以瑤、漢民族為主的雜居地。據有關文獻記載:“永州是瑤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唐代時,藍山縣境內居住瑤民3754人,這是瑤族人口首次見諸記載。到了清代,永州各縣都有瑤民居住,聚居地稱為‘峒’,境內有瑤峒120處,分布狀況與現在相同。”②所以說自古以來永州就是一個瑤、漢民族雜居的地區。近年來,隨著先進地區科學技術和工業產品不斷輸入大瑤山內部,瑤漢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在漢文化的不斷衝擊、影響、滲透下,使瑤族傳統的民俗文化本體發生變化,主要包括以觀念、信仰為主的隱形民俗文化體係。以前,瑤族信仰神靈主宰一切事物,在長期生產生活中,他們以神靈活動來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筆者在江永、江華等地調查中發現,仍然有為祈求小孩能健康成長而在古樹上或岩洞石壁上改名寄門的習俗;有家人生病了則在門楣上貼紙馬,以驅鬼避邪;新建成的房屋必須舉行“上梁”儀式才能得到神靈的庇佑。當然,近年來這些習俗不如以前那麼濃厚了,但是瑤族一些固有的信仰和習俗卻仍然保持完好。在傳統節日上如春節、清明、中秋等都與漢族相同,但是瑤族自己還有一些特有的節日,如“農曆二月初一的‘趕鳥節’,四月初八為紀念牛神的‘牛生日’,六月初六為酬謝狗帶來稻穀種子功勞的‘吃新節’,以及十月十六為祭祀祖先盤王而舉行的最為隆重的‘盤王節’。除信仰盤王外,還有部分梅山地區的瑤族信仰‘梅山神’。瑤族人民在生活中更是禁忌較多,如不準吃狗肉、不能用腳踏撐架火爐、不能坐門檻和婦女燒火的凳子等等。”③這些不同的民族信仰與習俗說明了永州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
永州雖然地緣偏僻,但是曆史悠久,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以及獨特的民族文化,為紙馬這一民俗文化的產生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其二,永州紙馬和湖南灘頭年畫、紙馬的風格相近,筆者經比較研究得出永州紙馬的產生發展與周邊民間藝術交流關係較大。
灘頭年畫、紙馬:灘頭年畫的生產地位於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灘頭鎮,灘頭鎮舊時為寶慶府屬地,曆史較為悠久。據筆者查閱《隆回縣誌》,其中記載了灘頭年畫發端於明末清初,在清代中期的乾隆年間達到鼎盛。可見年畫在灘頭的曆史極其深厚,再者其藝術特色鮮明,製作工藝獨特,在中國諸多年畫產地中也獨樹一幟。又據馮驥才著《中國木版年畫集成·灘頭卷》記載:“灘頭年畫的種類包括門神、門畫、吉祥畫、神像畫、紙馬等,其中紙馬又分像馬、科馬兩類。”在這裏灘頭紙馬歸屬在灘頭年畫範圍中。我們從灘頭年畫和紙馬的工藝手法、製作材料以及實際運用功能上分析,它們有許多共同之處。再從這兩者的發展史來推斷,灘頭紙馬就是灘頭年畫的前身。灘頭紙馬和其他地區紙馬的社會功能基本一致,主要用於祭祀活動。灘頭紙馬和年畫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必然與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有著很大的聯係。灘頭舊稱“楚南灘鎮”,楚地人們崇尚巫術,信奉神靈。同時這裏又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區域,梅山文化是瑤族先民創造出來的神秘獨特的地域文化。至今這裏的巫風習俗還活躍在民間,灘頭紙馬在民間依然存在就是一個例證。在灘頭梅山地區,人們信奉的神靈鬼怪龐雜繁多,所以紙馬品種較為豐富,灘頭紙馬中有一種較為特別的,當地人俗稱“相衣”,是用於喪葬儀式的一種神像。“相衣比一般的紙馬要大一些,隻印了神像的頭麵部。在布置水陸道場時,將各種相衣掛在靈旁,再用一些帶顏色的紙剪成帽子、胡子、衣服貼到相衣頭麵部相應的部位,表示諸位神靈都來領受香火。而神像的相貌各異,性格鮮明,或凶惡、或溫和、或怪誕、或莊重。內容也非常豐富,包括有佛祖、閻王、玉皇等。”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