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迪卡儂:麵向大眾的口碑營銷(2 / 2)

“比如,我們接到顧客反饋的信息,有的鞋子不合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全球正在做人體工學研究,搜集各個國家人體身型的數據。”馮震宇說。

據悉,迪卡儂研發產品的主要負責人是產品經理。首先,產品經理對某項運動特別了解,並且一直涉足這項運動。在研發產品的過程中,他要不斷地拿樣品去體驗。除了大眾體育運動產品之外,迪卡儂還生產專業比賽用的產品。比如,奧運會比賽用的單板滑雪產品,以及高爾夫錦標賽用的產品。在這類產品研發的過程中,產品經理要把樣品送給專業運動員試用,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進行調整。

業內人士分析,迪卡儂直接從國外移植過來的營銷模式,相對來說更成熟,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早,產品品類非常全,甚至包括大眾較少涉及的滑雪、騎馬產品。但是它的品牌並不是如雷貫耳,很多是迪卡儂的自有品牌。迪卡儂在運動領域的創新產品較多,其中很多產品在世界頂級設計大賽中摘得過桂冠,與其他體育用品品牌相比,迪卡儂通過全球聯合采購,自己生產,把成本降到了最低。

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區域消費者對品牌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且由於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如何讓自己的產品適應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是迪卡儂必須麵對的現實問題。“最初我們是照搬歐洲的做法,因為我們在歐洲的做法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在產品線方麵,現在我們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例如滑雪服,北京與東北的需求差別就很大。如果未來在三亞開店的話,我們會把水上運動產品做足。”馮震宇說。

“我們不是改變自己去迎合市場,而是調整自己適應市場。”米歇爾·雷勒克認為融入不同的市場其實是再創造,充分體現了迪卡儂品牌的適應性。

麵向大眾的體驗營銷

體育和生活方式有關,所謂體育就是身體力行。而體驗,尤其是現場體驗,對於體育用品品牌來說,尤為重要。

迪卡儂將商場設計成了體驗場所。走進迪卡儂的健身器械專區,時常可以看到顧客在跑步機上慢跑。這樣的畫麵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健身房,其實這不是健身房,而是商場。

在迪卡儂,消費者可以體驗各項體育運動,比如自行車、足球、籃球、乒乓球等。上海迪卡儂金橋店,雖然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仍有很多人在打乒乓球、騎自行車、踩踏跑步機。

迪卡儂金橋店的銷售人員告訴《新營銷》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運動愛好者和消費者喜歡迪卡儂,因為迪卡儂提供了體驗的機會,即便不是來購物,在這裏休閑娛樂也是很好的。”

據悉,迪卡儂在選址方麵有嚴格的要求。“迪卡儂在門店選址上從最優性價比出發。”孟東說,“迪卡儂選址特別強調交通便利,但不是在市中心,而是靠近大型社區。開設迪卡儂店,明亮、寬敞是最基本的條件。不是所有的迪卡儂店麵積都一樣大,分別為4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和12000平方米,要開設產品試用區,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消費者走在迪卡儂店的主通道上,可以看到商場的所有部門,這是我們始終堅持的。”馮震宇說。

有人說,迪卡儂品牌能把消費者轉變為品牌布道者。“迪卡儂的宣傳費用嚴格控製在營業額的1%以內,迪卡儂幾乎不做廣告,主要靠口碑營銷。”孟東說。事實上,正是從目標消費者需要出發的設計細節吸引了他們。“迪卡儂店麵陳列的原則是讓顧客方便又快捷地購買商品。顧客走進迪卡儂,能夠一目了然地知道商品是怎麼分類的。我們的做法與其他商店有所不同。很多體育用品商店是按照品牌分類的,比如這邊是耐克、那邊是阿迪達斯,這是一種店中店形式。迪卡儂的做法是按照運動項目進行商品分類,這種做法的好處是顧客可以對每項運動產品進行快速瀏覽和體驗。”

“像大家熟知的耐克、阿迪達斯等體育運動品牌會讓大家聯想到時尚、競技,而迪卡儂不是做時尚運動產品的,我們的運動產品麵向大眾、麵向家庭。我們的願景是通過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把運動的樂趣帶給更廣泛的大眾,使更多的人通過參與體育運動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堅持自己的方向,永不改變。”馮震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