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作者:孫全勝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他認為,一切可感知的事物始終處於流變之中,對於可感知的事物,人類不可能有確定的知識。
後人揚棄了赫拉克利特的流變學說,不像他那樣悲觀,而是以動態的眼光觀察、研究世間萬物,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推動人類社會持續進步,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具體到現代營銷領域,那些人們可以感知的事物,比如生產、渠道、物流、信息傳播、商業模式等始終處在流而不定、變而不居的狀態中,自然而然,與之相伴相生的必然是新的營銷概念和營銷操作手法。
菲利普·科特勒、何麻溫·卡塔加雅和伊萬·塞蒂亞萬先生在《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一書指出:“在過去的30年裏,營銷一直是一個讓商業世界興奮不已的話題。”
營銷之所以讓商業世界興奮不已,是因為全球化和科技作為兩大主導力量,正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世界一全球化提高了經濟體相互之間的依存度,而科技,尤其是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終端的興起,則極大地擴大了營銷的邊界,在為企業帶來更多營銷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具體到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改革開放之後,僅僅30年時間,從推銷到銷售再到營銷,伴隨著營銷概念成熟和營銷實踐創新,其必然的邏輯是中國市場成為世界市場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以及中國企業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全球化競爭中。
2010年歲末,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訪問學者戴維·羅斯考夫預言“2011年一定會發生的那些事”時,斷言“世界發現它是多麼依賴中國的增長”,“與上一年相比,中國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它也將因此在經濟、環境和安全等標準上麵臨更大的國際壓力”。
其實,即使沒有外部壓力,出於內生性的成長需要,中國企業都處在一個重要的曆史拐點上:除了好的產品和服務,與世界已經融為一體的中國企業,還能貢獻什麼?未來中國營銷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事實上,隻有當中國企業充分展現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時,中國力量才充盈、豐滿而靈動。
《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重新定義了營銷。營銷是一個由品牌、定位和差異化構成的等邊三角形,它以“3i概念”一品牌標誌、品牌道德和品牌形象主導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價值承諾、價值承諾兌現)和戰略規劃。3.0營銷,其實質是人文精神驅動的價值營銷,企業在作出營銷戰略決策時,不僅要考慮商業回報,更要考慮道德和社會影響,以積極的心態作用於人類文明的進程。
《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不同的國家、民族、企業、消費群體,雖說有文化差異,但普世價值其實是人類共同的追求,比如虔敬、慈善、誠實、正直、同情、關懷、分享、節製等,基於此,在營銷3.0時代,企業在為目標客戶提供優質產品、服務時,才能擁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變動不居的是市場環境,不變的是人類的價值追求,人類社會就是以此為基點不斷進入更高形態的文明。未來的營銷,不僅要為企業贏得世界的尊敬,同時也要給目標消費群體以尊嚴。我想,或許這正是菲利普·科特勒、何麻溫·卡塔加雅和伊萬·塞蒂亞萬給予我們最有價值的啟示。
《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中文版即將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由於某種原因,我得以先睹為快,心有戚戚焉,就此寫下一點感想,因為好書是應該仔細品味並與人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