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趕回了家中,現在的趙鵬已經決定以學習治國與謀略之術為上,以武功修煉為輔的學習方針。他一趕回家,立刻就把昨天從書房拿出來的《陰符經》閱讀了起來。
《陰符經》的字數極少,第一章的內容隻有區區的幾段話,這幾段話趙鵬看了許久,情不自禁的念了出來:“古之君子,能持守不變,也當知權變,信念不變,謀略可變;正道不變,形勢可變;目的不變,處斷可變;變者為外,不變者為內。如排兵布陣,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勢不同,時不同,則法不同,行不同,拘泥成法,必敗無疑。”趙鵬此時才明白為什麼《陰符經》被譽為天下奇書,因為這本書裏沒有一句廢話,全都是應變之法。這對於趙鵬這樣渴望征服天下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第一奇書。
就這樣,趙鵬在不斷的學習中度過了4年。這一年趙鵬已經15歲了。趙鵬知道從明年開始,席卷天下的黃巾起義就要爆發。從這裏開始,漢王朝失去了統治地位,天下正式進入諸侯爭霸的階段。
在長達四年的學習與修煉中,趙鵬已經擁有了超強的應對能力與治國謀略,趙鵬的武功也已經到達了玄級後期的階段,算得上是一個小高手了。在今年,趙鵬決定建造屬於自己的力量,為黃巾起義做好準備。趙鵬知道,雖然黃巾起義率先在冀洲爆發,但位於南方通往洛陽的必經之道宛城必將成為黃巾之戰的主戰場。而且趙鵬穩約的記得宛城在黃巾起義中被黃巾軍攻破過。也就是說如果到那時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應對的話,就極有可能出現不可預見的意外。
正當趙鵬在院子裏緩緩而行,思索著怎樣名正言順的招兵時。府中的仆人快步走過來說趙英要見他。
趙鵬迅速的來到了趙府的前廳,看著趙英正在那裏思索著什麼,一幅愁苦的樣子。趙鵬行禮後問道:“不知父親為何事愁苦?”
趙英看著自己的兒子,想起他已經快16歲,很快就是成年人了,再加上趙鵬從小就極其有主意,不如把自己愁苦之事交待給他,問問他的意見。趙英從凳子上站起來,緩緩而行道:“最近宛城周圍的盜匪越來越多,宛城的治安也越來越難以管控。這不,就在昨天,從荊洲來的商隊在經過猛虎山時,又被猛虎山上的那夥盜賊給搶了個精光。荊洲牧要我以最快的速度擒拿這夥盜賊。”
趙英所說的問題趙鵬早已知道,最近的朝廷越來越腐敗,再加上這幾年天災橫行。無數的難民流離失所,那些重災區的人們大多往較為富庶的洲湧去。位於南北交通要道的宛城也湧入了許多的流民。
宛城郡的郡守昏庸無能,這些流民到達宛城後非但沒有任何生活上的改善,反而更加的貧窮了。短短的半年時間裏,居然直接餓死了上千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有許多的流民鋌而走險,成為了盜賊。
趙鵬聽完父親的話後,不解的問道:“那為何不直接剿滅?”
“猛虎山地勢險惡,易守難攻啊。”
這趙鵬倒是知道,趙鵬曾經去過猛虎山,從山腳通往山頂隻有一條必經之路。而在山的後麵是高達上百米的懸崖,根本就攀爬不上,也就是說,盜匪們隻需防守這條小路既可,而這條小路隻能允許兩人並肩行走,這才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如果在這座山駐兵有個致命的弱點,也就是山上沒有水源,隻需把水源一斷,不出十天,山上的盜賊們自然就會投降,根本就不需要死傷一人。
趙鵬忽然間意識到這是自己參與軍隊的一個最好契機,如果能夠重新組織隊伍,借口說是為了維護治安的話,那麼那個昏庸的郡守應該會同意。趙鵬向趙英說道:“父親,兒子有辦法可以剿滅猛虎山上的盜匪,不過兒子想請父親帶兒子去郡守府中一趟。”
“去郡守府,有什麼事嘛?”
“兒子想請郡守答應我從流民中召集200人作為剿滅盜匪的隊伍。”
聽到趙鵬的這個要求,趙英沉默了一會兒。東漢末年的確是群雄並起,諸侯爭霸,但這也是在黃巾起義後,朝廷頒布了讓各洲自行募兵的命令後,才形成了隻要有地盤、有實力就能無限募兵的局麵。就現在而言,想要在地方上召集流民作為軍隊是非常困難的。但因為趙鵬隻需區區的200人,再加上理由充分,趙英相信隻要自己再給郡守送點禮,郡守一定會同意的。隻是趙英不明白趙鵬想要召集流民作為自己控製的軍隊幹什麼。不過這也是趙英才能不夠,沒有看出東漢朝廷已經朝不保夕,一場大亂就在眼前。但趙英對於自己的兒子是絕對信任的,加上早點統率軍隊也可以增加兒子的能力,既然兒子想要鍛煉自己,那麼自己這個作父親的應該全力支持才對。所以趙英點頭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