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成功,讓我切實明白了如何發財的訣竅。

最開始,我以為要賺錢就要舍得出力氣,我以為要賺錢就要願意從小錢賺起。我以為要賺錢就要盡力抓住離自己最近的機會。事實上,我也是這樣做的。

不過,雖然過去半年來我去打工、縫鞋麵,讓我擺脫了最初的窘困,但是離真正的致富還有很大的距離。要想致富必須自己當老板,用腦力去賺錢,等有了資本再用資本去賺錢。

這次販賣斷碼鞋讓我明白,要真正賺錢,不能靠出賣勞動力,而用力氣去賺錢不可能長久,因為你會生病,會衰老,會被更年輕的勞動力取代。用腦力打工賺錢也高明不到哪裏去,和用體力賺錢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會麵臨自己的不斷貶值直至被取代。

而用商業模式賺錢就不同了,隻要及時排除一些小問題,保證這個模式繼續,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利潤。這才是做老板。一定要有一個能長久盈利的固定商業模式。有了這個模式,還要找對能幫你一起操作這個模式的人。這樣,無論這個模式給你賺的錢是多是少,都不重要,因為它會源源不斷給你創造利潤。

如果你的商業模式被很多人都發現並使用了,那你必須盡快更新它,否則可能會重新陷入困頓。就好比為了賺錢,很多人去開商店,開飯店。表麵看來,也有一定的商業模式。但問題是,你不過在沿用一種最簡單的經商模式。你知道開商店要低價買入,高價賣出,別人也知道,你知道開飯店是把廉價的青菜做成十幾塊的炒菜,賺取差價。但別人也知道。這樣的情況下,你要去開店,怎麼可能獲利呢?

可惜的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沒想好自己的商業模式,就隨大流去開店,當然必虧無疑。我的想法是,如果要經商開店,資金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開始的時候,一定先多多揣摩,找出獨一無二的商業盈利模式。比如,我們幾個區賣鞋,原來在菜場裏也很賣命,但賺的錢僅僅夠自己剛剛過溫飽線,而當我們發現了斷碼鞋的高額利潤,而這個生意做的人又少,內地市場又幾乎沒有人做的情況下,主動出擊,輕易地就獲得了八萬的利潤。這都是掌握了獨特的商業模式的功勞。如果我們還死守著菜場的賣鞋攤位,也許今年賺,萬一明年經濟不好,弄不好就會虧。哪會有現在的豐厚利潤。

所以說,如果有了很好的商業模式,即使起步很低,也能成就自己的商業王國。像創建阿裏巴巴的馬雲。他的起步也很小,但在創業之初他對自己的商業模式很清晰。這家網站的目標是建立全球最大最活躍的網上貿易市場,它不同於早期互聯網公司以技術為驅動的網絡服務模式,也不同於騰訊在網絡溝通中找商業機會,而是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商業模式。阿裏巴巴具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在發展初期專做信息流,繞開物流,前瞻性的觀望資金流並在恰當的時候介入支付環節。它依據中國電子商務界的發展狀況來準確定位網站。首先抓基礎,然後在事實過程中不斷捕捉新的收入機會。從最基礎的替企業架設站點,到隨之而來的網站推廣以及對在線貿易資信的輔助服務,交易本身的訂單管理,不斷延伸。其出色的贏利模式符合:贏利的強有力,可持續,可拓展的特點。

再比如台灣首富郭台銘,他在做代工接單之前,就想清楚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他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接單,因為別人都把他開的價格看做賠本的價格,所以將其稱為“接黑單”。誰能想到,他接了表麵看來不賺錢的單子以後,通過在內地開廠,降低成本的方式,硬生生地擠壓出利潤,將單子由“黑”變“紅”,從而成就了他的富士康王國。

當然,現在富士康的工人對薪水、工作環境的要求增加,郭台銘的商業模式也麵臨考驗。這是後話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不斷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的重要性。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提到中國的企業。比如美特斯邦威,就是沒有工廠,隻有設計部門,憑借輕裝上陣的商業運作模式壓低了成本,一躍成為服裝巨頭。再比如蒙牛。蒙牛的模式的成功確實在於一流的商業模式,使得它從一個沒有奶牛養殖場,沒有品牌,沒有工廠的牛奶生產商,靠著企業加農戶,加牧廠,加OEM商的模式,在短短幾年一躍成為牛奶巨頭。當然蒙牛的成功並未能持續很久,而是在這種模式是實施過程出了問題,導致了後麵三聚氰胺牛奶的出現,企業出現了危機。不可否認的是,它的膨脹式發展確實離不開蒙牛的供應模式,但卻因為在實施過程中沒控製好牛奶的質量,導致了問題的出現,這不僅使蒙牛業績大受打擊,而且還嚴重傷害了消費者的感情和身體。這是有了一流的商業模式後,沒做好實施的細節造成的。

我隻是想說,經商創業一定要有好的創意和模式,一然後在注重細節,注重過程;而沒有好的創意和模式,那還是慎重開始吧。畢竟現在的社會各行各業都已經充分競爭了,不要因為一個毫無競爭力的開始,在起步時就已經注定了失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