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真正學做生意(二)(2 / 2)

因為有了信心,我更加賣力地吆喝起來,心裏再也不會有什麼障礙了,更不會感覺不好意思了,我甚至也想明天帶一個豔雪姐那樣的能播放廣告的錄音機呢!

當然了,我這次的吆喝再也不會“依葫蘆畫瓢“、照搬照抄了!我給這些拖鞋編了三套廣告語,每隔幾分鍾,輪流著用來吆喝!

第一套廣告語是:“三塊一雙棉拖鞋,高質量、低價格,反季拖鞋大甩賣,買了就穿,價格最劃算!“

第二套廣告語是:“看一看,瞧一瞧,花樣多、款式新,棉拖鞋,三塊一雙了!“

第三套廣告語是:“十塊錢三雙,日本最新版的出口棉拖鞋!快來買,數量有限,賣完為止!“

本來我還想多編幾套的,但是時間不允許,先湊合著用了。

阿昌哥和豔雪姐估計是被我不斷變化的吆喝內容給弄懵了,不時扭過頭來看我,他們猜不出我在玩什麼花樣兒,其實,我就是想看看哪一種吆喝聲更能吸引來往的行人的注意。

不到幾分鍾,我就明白了這三條廣告語的好壞了,當我吆喝第一種廣告語的時候,有人轉頭看看,但腳沒挪步;當我吆喝第二種廣告語的時候,連轉頭看的人都沒有;當我吆喝第三種廣告語的時候,有人轉頭看看,腳也挪步過來了,最後討價還價以六塊兩雙棉拖鞋的價格還買了兩雙。

我的腦子當然不算笨,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先看我的第一條廣告語,雖然有些虛誇,但我一開始把低廉的價格告訴了顧客,所以他們會轉頭注意一下,但是看到樣式可能不夠新潮,也就沒有購買的欲望,所以又離開了。再看我的第二條廣告語。雖然用了三字句,聽起來朗朗上口,對自己的拖鞋也大力讚美,但顧客聽到最後一句才能聽到最關鍵的信息——價格,通常菜市場很嘈雜,他們往往來不及聽完最後一句,注意力也就被其他東西吸引了,這樣當然不會注意到我的拖鞋了。最後看看我編的第三條廣告語,表麵上十塊三雙的總價,還比三塊一雙的多了三毛錢,但是卻在第一時間告訴顧客價格是多少,而且這容易給顧客造成一種假象——這是在大甩賣,一定比平時便宜,等他們聽到“數量有限、賣完為止“的時候,更加堅信了這種猜想。愛占便宜幾乎是每個人共有的毛病,也許買鞋子的顧客一開始到菜場是來買菜,但是聽到我的吆喝,有感覺不買的話失去了一個撿便宜貨的機會,所以就急急忙忙來我攤位上搜貨,我的介紹再熱情一些,生意就這樣談成了,最搞笑的是一個顧客十塊錢三雙還嫌低,一定要把零頭抹掉,三塊一雙成交,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心理價位,所以我答應的也很爽快,顧客更加幹淨自己沒有買虧,交易更加愉快。

真想不到一雙三塊錢的棉拖鞋,但是吆喝這一項內容就暗藏了這麼多竅門,看來,我得好好學習怎麼做生意呀,這裏頭的學問可大啦!

最後,我決定一直用第三種吆喝聲打廣告,效果還真不錯,一會兒功夫又賣了三雙。

我心裏別提多得意了,再看阿昌哥和豔雪姐,他們的生意隻能算馬馬虎虎,有時候還是靠我這邊的人氣才有顧客。不過,即使這樣,我也在他們身上學到不少做生意的新竅門。

比如,阿昌哥拿手的是讓顧客親身體驗,當有的顧客猶豫要不要買的時候(打工仔多是農村裏出來的,買東西一般喜歡挑最實用的,花十塊錢買條項鏈,他們往往感覺不如買吃的喝的劃算,也實惠,起碼能落到肚子裏),阿昌哥立刻給顧客把金燦燦的假項鏈帶在脖子上或者手腕上,新的項鏈雖然是假的,但畢竟很新,很光亮,人一戴上去,立馬精神了很多,如果你不讓他摘下來,他也就舍不得摘下來,這時阿昌哥再多誇獎幾句,或者降價一塊錢,生意就談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