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世言(上)(1 / 2)

話說這竹簾山乃玄州大陸一等一的山脈,至於這山名的來曆,由於年代久遠,怎奈無法考證。也許因為這竹簾山上的竹子茂盛,故有此名。竹簾山連綿千裏,峰巒起伏,高聳入雲,南麓始於碧水灣,北麓止於青玄城,方圓上萬畝。矗立在高低起伏的群山間,是為天下第一名山。

這竹簾山中山林密布,飛瀑奇岩,珍禽異獸,數不勝數。鬆柏無數,更顯其莊嚴、巍峨、蔥鬱;又多溪泉,故而不乏靈秀與纏綿。縹緲變幻的雲霧則使它平添了幾分神秘與深奧。它既有秀麗的麓區、靜謐的幽區、開闊的曠區,又有虛幻的妙區、深邃的奧區,山中石塢鬆濤、對鬆絕奇、桃園精舍、靈岩勝景自然景觀,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天晴日出是竹簾山最美好的景色之一,當黎明時分,站在山頂舉目遠眺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而天空的雲朵,紅紫交輝,瞬息萬變,漫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麵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開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蕩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須臾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好一派壯觀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竹簾山的雲霧可謂呼風喚雨,變換無窮:時而山風呼嘯,雲霧彌漫,如墜混沌世界;俄頃黑雲壓城,地底興雷,讓人魂魄震動,雲彩變化多端,有時白雲滾滾,如浪似雪;有時烏雲翻騰,形同翻江倒海;有時白雲一片,宛如千裏棉絮;有時雲朵填穀壑,又像連綿無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巒恰似海中仙島。站在山頂,俯瞰下界,可見片片白雲與滾滾烏雲而融為一體,彙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橫生,又令人心朝起伏。

當夕陽西下的時候,又適逢陰雨剛過,天高氣爽,仰望西天,朵朵殘雲如峰似巒,一道道金光穿雲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的映照下,雲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爛的亮邊,時而閃爍著奇異的光輝。那五顏六色的雲朵,巧奪天工,奇異莫測,如果雲海在此時出現,滿天的霞光則全部映照在“大海”中,那壯麗的景色、大自然生動的情趣,就更加令人陶醉了。晚霞夕照與黃河金帶的神奇景色。

然而即使這樣,與其相似的山脈在玄州大陸中太多,真正使其一躍成名的是竹簾山上有個修真門派,那就是在玄州大陸上赫赫有名的玄音閣,玄音閣創閣兩千餘年來,長盛不衰,門中人才輩出。到了當代掌門人清虛真人,已經曆了十二代掌門,清虛真人為第十三代掌門,門下最小一代的弟子已至第三十六代,清虛真人為玄音閣第三十四代弟子,清虛真人有六位同門師兄弟,各個師兄弟門下約有一百多名弟子。清虛真人現年二百歲有餘,清虛真人在一百五十歲時修煉至玄音閣史上第一人,其修為之高強,絕世僅有,在他的帶領下,玄音閣一躍成為四大修真門派之首。

在此暫不言及玄州大陸四大修真門派,留待後言。

話說這這玄音閣建立之初,玄州大陸還沒有其餘四大修真門派。彼時的玄州大陸上修真各個門派爭執不停,玄音閣的老祖乾坤真人帶著十個居無定所的弟子來至此山,據說此時的竹簾山半山腰慶雲連綿千裏,久久不得散去,乾坤真人認為此山與其有緣,從此乾坤真人在此山創立了玄音閣。乾坤真人壽止二百五十餘歲,玄音閣也從十餘人迅速壯大到近千餘人。乾坤真人仙逝以後,傳位於第二代弟子多寶真人,多寶真人享年一百五十餘歲,碌碌無為,其後多位掌門皆為平庸之輩,僅僅固守祖先基業而無力發揚光大。

直到第十代掌門,名曰紫薇真人,要說這紫薇真人真乃人中異數也,傳言其出生時候,天上白雲瞬間變成一片紫色,形成片片紫薇花,久久不的散去,由此其道家之名曰紫薇真人。紫薇真人十歲上山,二十歲時修至淬靈層次,六十歲時一躍進入玄清層次,成為玄音閣當時進入玄清層次用時最短的掌門人,紫薇真人最終達到玉清層次,壽至二百三十四歲,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