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作詩(下)(3 / 3)

“談經論道”皇帝聽到這個題目,也是眉頭一皺,想不到對方出這麼偏的題目,不過這些學子們整日也是研究各家經典,想來,應該應該能夠應付的,皇帝這時卻是有些後悔,這次來隻帶來了部分大臣老邁的大臣,這些人卻是不好上場的,畢竟,他們的身份擺在那,已經不能算是文人了。

隻是當皇帝看到從殿外走進的一個手拿拂塵的道士和一個光頭和尚後,卻是知道自己似乎想的錯了,對方談經論道,談的居然不是諸子百家,而是道家的道和佛家的經,這卻又不是學子們所擅長的,畢竟,為了將來有個好前程,大家基本上都是整日研習諸子百家的經文,對於佛家以及道家卻是很少有涉獵的。

抬眼望去,果然,學子們臉上一片苦澀,想不到居然是佛家和道家,這一局卻是又要壓著打了,想到這,不少人卻是不自覺的抬頭看向秦風,剛剛秦風的表現,卻是讓他無形中成了領頭羊。隻是現在秦風的臉上卻是古井無波,平平淡淡,似乎於自己毫無關係一般,無論敵人還是盟友,卻都是看不出他在想什麼。

“南無阿彌陀佛,貧僧惠僧,不久前習的我佛家無上心經,尚未完全領悟,願與諸位一起探討”和尚首先站了出來,先是宣揚了一通佛號,平淡的說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懇請諸位為在下講解一下這篇經文”惠僧無比恭敬的說道,隻是說出的話卻是在場的諸位才子才女們臉綠,這佛家經文深奧無比,那些高僧研究半生恐怕才能懂個一知半解,現在卻是要讓他們聽一遍便要進行講解,這不是故意為難人嗎,這一刻,才子才女們臉色無比難看,若是陶元壓過自己自己是有苦難言,勉強還能接受的話,那麼,這第二局比賽卻是難以接受了。這是敵人擺明了來找茬。

皇帝同樣也是臉色難看,出其不意也就罷了,卻想不到好要如此,這卻是太的過分了,難道真當自己這個皇帝好欺負不成。

“此乃佛家般若波羅密心經,吟誦起來可以讓人心神寧靜,在天下廣為流傳,莫非在場的諸位都沒聽過,那可真是,嗬嗬”宋雲橋得意的下了兩聲,卻是傲然的說道:“孤陋寡聞了”

這話一出,卻是把在場的才子才女們氣得半死,隻是根本沒有接觸過,想解說幾句卻也是說不出來。

“宋兄,你是不是抬得過分了”何歡皺著眉頭說道,他自覺是京城有名的才子,與宋雲橋還是有些交情的,懷著僥幸的心裏站出來,萬分希望宋雲橋能夠給他麵子,那自己今天可就露臉了。

不過可惜,他錯估了形勢,別說宋雲橋所代表的四大家族已經輸了一場,縱使不輸,他也不會在這樣的事上賣何歡麵子,這已經上升到四大家族與皇室的鬥爭上了,別說是什麼才子,縱使是朝廷的第一大臣求他他也不會鬆口的。

“哈哈哈,有什麼過分的,皇上金口玉言,讓我出題,我便出了談經論道,皇上已經答應了,而現在確實是在談經論道,莫非,你想抗命不成”說到最後,卻是滿是森然,隻是那雙眼睛卻是撇想皇座上的秦皇,滿是得意。

“這一局”秦皇滿臉陰沉,卻還是不得不宣布結果,好在秦風在詩文歌賦上贏了一局,卻,這樣一來便成了平局,對方已經出了兩局的試題,下局卻是說什麼也不能讓給對方了,這樣一來,己方能夠再贏一局,這樣一來,最終獲勝的希望卻是大了許多。

“整段話的概略意思是“透過心量廣大的通達智慧,而超脫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徑”。摩訶”是說無邊無際的大、心量廣大。比喻宇宙萬物大自然之間的規律與特質,約略相當於中國傳統文化指稱的道與廣義的命。“般若”為梵語音譯,指通達妙智慧;“波羅”為梵語音譯,指到彼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有解脫障礙的意思,“心”:根本、核心、精髓。一方麵表示內容所探討的主體重心,另一方麵也表示全篇內容的重要性。經”:字義是線、路、徑,引申為經典。代表前人走過的路途、獨特而深入的經曆或見解,借口述語言或文字記載來傳承後世,以供人們做為參考指引。”皇帝的話沒有說文,突然一個清越的聲音傳來,眾人聽得一呆,隨後卻是鬥士麵現驚色,這秦風居然還精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