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頂層設計依法治國整體方略(1)(1 / 1)

——解讀四中全會

“如果說三中全會是對全麵深化改革的總部署,那麼四中全會就拿出了一份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全麵深化法治改革的總報告”。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的裏程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中央黨校教授嚴書翰如此評價剛剛結束的四中全會,“四中全會在與以往依法治國方略一脈相承的基礎上,推出了依法治國的‘升級版’。”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認為,四中全會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勾畫出了路線圖。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研究部主任王長江則用了“提升”一詞。“以一次全會的形式研究依法治國,更加彰顯了很多問題的解決從治標走向治本,這不管是從理念上還是實質上,都是一種提升。同時,在促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框架下談依法治國,表明一種非常強烈的製度設計的導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所所長李林認為,“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統一的必然結果,應當從整個戰略宏觀布局上來理解認識。”

“四中全會公報中有三個關鍵詞非常重要:全麵、道路、體係。”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胡建淼認為,第一個關鍵詞是“全麵”,強調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在國家、政府、社會、政黨,甚至包括軍事等領域全麵推開;第二個關鍵詞是“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黨的文件提出來這是第一次,它顯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提出,就是強調中國的法治要符合本國國情,走自己的法治道路;第三個關鍵詞是“體係”,法律規範體係、法治實施體係、法治監督體係、法治保障體係和黨內法規體係,這五大體係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

“新一屆領導班子對依法治國有著前所未有的重視,對法治之於中國當下和未來的意義有著更為清醒深刻的認識,其必將對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這個趨勢是很清楚的。而這次全會的重大意義,甚至可能需要從一個更長的曆史維度上來審視,才能看得清楚。就如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我們就是在不斷地回顧和總結。”中共中央黨校黨史研究部主任謝春濤說。

“四中全會的召開,標誌著全黨從上到下對法治的認識水準、思想境界提升,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再到現在全麵開放條件下的執政黨,從不自覺到自覺再到高度自覺,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梁鷹說:“當前的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方略,是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組織領導做保證的。四中全會公報,從全局的角度來考慮法治問題,同時又推出了一項項法治改革的具體舉措,確保法治的要求能夠落實到位,無論是從高度上還是從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期待一個嶄新的法治中國新時期的到來。”